不知是怎么起的由头,总之一个小时之前开始,我坐下开始重新排列整理我的书。
我放书的地方有三个,书桌上一排,床边小柜子三短排,床底下三个箱子。之前是把所有看过的书放床底,床边柜子放专业性的书,桌子上放没看过需要看的书。今天突然觉得要换换。
首先把书按主题分类,电影、人类学、吃、艺术、技术、小说、社科、杂志、教材。把不想看了的不太喜欢的以及短期不会再看的教材之类的通通塞到了床底,床边柜子则放了一些系列书籍,然后考虑书桌上放什么的时候犯了难。书桌上放什么呢?
首先得放吃饭的家伙,技术类的有几本确实得好好啃下来了。于是几本大部头堆了上去,瞬间头发,那觉得就得把所有关于吃的书籍和这些大部头们放在一起,这样才平衡,不至于让自己抬头就郁闷。
然后呢?最近对历史之类的比较感兴趣,找了所有相关的书放上去,然后觉得应该顺便看看哲学相关的严肃一点的东西。严肃的放完,就得找些最爱中和一下。
找最爱的时候,一下子被这些书击中了。突然之间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声音,这个声音说,就是这些故事塑造了我,所有看过的故事,喜欢的故事里喜欢的人们,他们把我变成现在的我。而我竟然忘记了他们那么久,然后突然出现一种感动,这种感动来自于看完一本好书时由衷的赞叹与喜悦,沉淀至今,在这个夜晚被我从心底翻出。
我有半套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短篇小说集,《闯入者》、《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哥哥回来了》、《奇山飘香》。还有一本《云的理论》,这些书是从一个叫做《来念书》的播客里知道的。我想起地铁上拥挤的人潮里,我带着耳机听着那个温柔的男声念书的声音。他诉说着自己对书的看法,然后念一段。如今这个播客几经曲折,播客主不停在探索一些什么,不停在变动着什么,然后,停了。
有一次趁着活动买了理想国一整套的电影相关书籍,配合着一段不停看电影的时光。这套书到如今也只看了三分之一,还有好几本没舍得拆封呢。看了《我与黑泽明》、魏德圣的《小导演失业日记》、《电影之死》,我还记得坐在和丝瓜一起住的房子里的沙发上一个半小时翻完了《电影之死》,书里讲了什么却不记得了。
还有一箱子的科幻世界译文版,这一箱子是高中对科幻的沉迷的后遗症,还记得跑去北师大蹭吴岩老师的课,查看他的研究生课题。半箱子心理学教材,是考研时光的记录。《人月神话》、《人件》、《掘金黑客》,是入行后最初的一腔热血。
就算是那些现在不喜欢的书,里面也住着曾经的我,高中时候迷信着《每周工作4小时》,这样一本成功学,我从家乡带到大学,从大学接着保留至今。
叹息一声,再怎么让我断舍离,这些书,可算是丢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