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果过于注重艺术上的完整性,便成为小说了”——张爱玲
自从习惯从当当搜书,就难得去一次书城了。前段偶尔去那边吃饭,信步进去,老马识途般,走到熟悉的角落,带回了这套《少帅》,包括一本《少帅》和一本《少帅别册》。
《少帅》是张爱玲用英文写的历史小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少帅,映射的自然是张学良。虽然这部历史小说肯定是偏重他和赵四的爱情故事,但正因为是近代历史,需要顾忌的地方太多,《少帅》最后还是搁浅了。现在出版的,是未完稿。
正本包括两部分共208页,前面86页是中文译本,后面是英文原版。别册包括少帅组画、少帅考证与评析、少帅真幻三部分。
细读下来,虽然是英文版译成中文,文字还是带有几分明显的张氏标签。比如她写周四小姐磨着一个表姐给用火钳烫做了前刘海,因为“他”在家,“盛大的日子在她身边荡荡流过,平滑中略有起伏,仿佛一条太阳晒暖的大河,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辜负这样的时光。。。。”典型的恋爱中女子心态。
别册的考证说张爱玲写《少帅》,是因为张学良和胡兰成有相似的地方,加上他和赵四的年龄差距大,这点同胡兰城和张爱玲也相通。专家的考证,肯定是有历史依据的,不过历史这东西,本来就是后世文人的记录、猜测,也只能当做考证的依据吧。
不用读别册的考证,至少我是在读别册之前,就看出来她是借着这本书,回忆着和胡兰成最难舍难忘的一段感情。对于张爱玲来说,不管最后她和胡兰成因何分开,都不能抹杀他们最初的相知。特别是对于张来说,这份懂得,是她这辈子唯一投入的感情。从一个女人的角度,那么多年刻意不和胡兰成发生任何的交集,只是因为,她还没有心平气和到可以坦然面对的时候。等到终于时过境迁,可以借了他人的故事,平静地记下当年的感觉,那一定是,她一辈子也不想忘怀的记忆。
比如书中写少帅送柄檀香扇给周四小姐,牵起她的手腕来细看,“怎么真么瘦?你从前不是这样的”
她立即羞愧自己始终没别人期望的那么美。。。还记得那句有名的“低到尘埃里”吗?女子在心爱的男人面前,永远都会觉得自己不够美。。。她忽然苦恼:如果他不懂,她不知道如何才说得明白。。。出了那房间,舞台上的锣声隐隐传来,她寂寞得很,只能去触摸游廊上的每一根柱子每一道栏杆。又柺了个弯,确信他不会看见之后,她的步子跳跃起来,只为了感受两根辫子熟悉的拍打落在肩膀上,不知为何,却像那鸣锣一样渺茫了。
小说里,情节可以虚构,唯有感觉,经历过,才能有更准确的细节描绘。这种恋爱中患得患失的微妙心里,只有真正爱过的人,才能细致的把握。
不过,整本书看完,总觉几分遗憾。
不知是否由于英文版转译过来的缘故,除了刚才比较出色的地方,整体的文字就差几分味道(也许是心理作用)。还有,就是张爱玲对历史的考证虽然严谨,但好像对这类题材驾驭得不够,零碎,没有游刃有余的流畅。她说:“历史如果过于注重艺术上的完整性,便成为小说了”,这份艺术的完整和历史的不完整,就是这本书的纠结之处吧。
也许,《少帅》本身是未完本,留的,就是这份遗憾吧。如同,她这个人。
2016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