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物质匮乏,温饱都是问题,更别提还有零食玩具什么的,得到也是一种莫大的奢侈。
我们小时候的课外活动,跳皮筋是比较喜欢的,每次一放学几个人总要在学校门口玩一会才回去,三个人就可以玩了,两个人把皮筋拉起来,另外一个跳,也有很多的花样和跳法,还有翻跟头什么的,随着年代久远,这些跳法都渐渐模糊了,随着岁月的流逝,记忆也慢慢地被冲刷的很干净。
当时的男同学们也爱捣乱,见不得我们玩皮筋,看到都非得过来扰乱一下才罢休,被我们骂一下才悻悻逃走,有时一看到他们过来,索性把皮筋都先收了,等他们走了,我们又开始跳。每次玩到夜幕降临,或者大人们开始吼我们回去吃晚饭了,我们才不舍地脚步匆匆往回赶,因为再不回去大人们就要发飙,回家又要被挨训了。每次爸爸都要唠叨几句,放学了就不知道回家了,在外面玩疯了吧,饭也不知道回来吃,还要人叫,还没教训完,赶紧如做贼心虚般的速度,一溜烟地跑,这样听到的骂声也会少点。第二天就会收敛很多,心里还是很怕爸爸的,过几天爸爸放松警惕了,那就又恢复常态了。
那时最喜欢周末了,周末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跳皮筋,在地上画格子,踢石头玩,或者画个小格子用柿子子玩,谁把谁蹦出去就是谁赢,赢的那方可以得到对方的那个柿子子。每次吃了柿子总可以把里面的子啃的十分干净,那就是厉害的法宝,家里的抽屉都放着赢回来的战利品,妈妈有时整理东西,看到很多的柿子子,说这些东西没用,非要扔掉,说放着占位置。可那些就是我的宝,总是好说歹说拿出来又重新找个地方给他们藏好。
还有一个抓沙包也是我们喜欢玩的,妈妈心情好的时候也会给我缝个,基本不太会缝,一怕麻烦,二是没有时间,一天到晚在山上干活,好不容易清闲下,都抓紧时间缝补那些有点破的裤子衣服了,我们要玩的东西压根顾不上。基本都是玩其他同学的多,有些同学的父母一缝就好几个,里面放了沙子,可够我们玩好一阵的了,那时总羡慕别人,想想自己也有沙袋就好了,可始终不如愿。
另外就是玩泥巴,玩过家家,用的都是地上的石头当工具,每天的课外时间基本都是在和伙伴们玩中度过。
因为那时每家每户的条件都差不多,每年等到过年才有新衣服新鞋穿,还有肉吃,那也是我们最幸福最期待的时刻,每次最喜欢的就是过年。
现在长大了反而怕过年了,因为新年来临,寓意着年龄又要往上走了,皱纹也随之悄悄占领高地。现在的小孩子对过年也没有特别多的兴奋,除了说可以放鞭炮还有点点吸引力,其余时间都交给动画片,手机和ipad,大多数时间也不愿意动。
对于玩具也只有一时的兴起,想起就玩下,很多时候放那里落了灰尘也不会去搅动一下。对于弥补自己的童年
缺憾,对于小孩我们总格外大方,基本他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想他在这方面有什么遗憾,不知道是为自己圆梦还是满足小孩需要。
刚开始这样做觉得挺好没有什么不妥,时间一长才发现,家里的玩具随处可见,到处泛滥,缺胳膊少腿的更是比比皆是,惨不忍睹。都说这很正常,毕竟小孩子好动,破了坏了也在情理之中做自我安慰。慢慢地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多,太多了,多的让人玩不过来,也渐渐地烦了,小家伙一旦闹情绪生气了不是摔这个,就是摔那个,而不是在玩玩具,简直就是虐待玩具,把玩具拿来当发泄桶了。
每次都说你不珍惜玩具,下次再也不给你买了。可下次碰到了还是一样的屡教不改,还是硬生生地搬回新玩具,旧的不去,新的又来,导致家里的玩具泛滥成灾,让我们大人收拾的时候痛苦不已。总感叹地说,就是买的太多了,才不会好好玩,却又控制不住买的欲望。
能全怪小孩吗?显然不能,因为时代不一样,观念也不一样,小孩也理解不了我们小时候没有玩具的时光。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谁都懂,在这物质丰盈的世界,做到断舍离确实难能可贵。
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理念,就玩具对小朋友而言,也不是越多越好,要适当控制买的次数,清理掉一些不玩的,坏的,就剩那么几个玩具,上次看到一个报道说,小孩子一次玩玩具,5个足矣,否则就会开始糟蹋,其他的可以隔一段时间拿出来换这五样玩,这样让小孩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出现砸摔的概率就会少很多。
我们也这样实验着,发现挺有成效的,现在已控制了源头先不买,就玩那几样,明显地少了老是刻意破坏的现象。公公说现在的小孩子就是太享福了,才会变得娇生惯养,脾气古怪自私,不好带,说的就是我家大宝。
现在想想应该学学我们小时候的观念,从我们自身做起,玩具少了,就会变得倍加珍惜,多多出去外面走走,病也会慢慢减少。小时候生活虽然不富裕,但那贫瘠的生活,却带来最为珍贵的精神食粮,足可以受用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