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汪*的*年
文:三末
汪群这个乡,地图上可以找到“汪群”二字,但在当地,“十字汪”的名气比“汪家群”还要大,因为“十字汪”是个交通要道的地名,这里是不光是陆路的十字,也是水路的十字。十年前,我从“十字汪”被我的那个他迎进门,成了“十字汪”的小媳妇。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这里的房子从青砖小瓦的三间房全都盖上了大楼房。
汪群很小,小到以至于被别的乡镇兼并了。曾经繁华的影剧院,后来被一家老板改成了超市,每到腊月里,这里是最热闹的地方,老板因为人手不够,还特意招聘个把大学生做寒假工。从外地归来的人们,都到超市里买各种各样的礼盒,待到正月里走亲访友送礼。小孩子们跟着大人们后面,挑选着爱吃的零食,嘴里开心的喊着:“瓦欢喜滴粑粑啊(我喜欢吃的零食)!”
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要蒸糕做馒头,做豆腐。我很爱吃这里的豆腐,原汁原味,带着黄豆的新鲜,豆浆的清香。常常有人开玩笑嗔怪别人“你再这样说我用豆腐砸你”,那是因为豆腐太软碰一碰就散了,会碎一地,但是这里的豆腐不会,千万不要拿豆腐去砸人,砸到脸上会疼的。豆腐作为我婆婆家最特别的礼物,曾带到百里之外我的娘家,带到我们生活的城市里,舟车劳顿却从来没有碎过。我娘家人甚至送给过左邻右舍,都表示豆腐太好吃了。巧的是,我们公司一个同事也是当地人,曾经带过豆腐给公司的外地人,都赞不绝口。我想,如果十字汪的豆腐有像“黄桥烧饼”一样有歌曲传唱,也一定会名扬天下的。
在我没有嫁到这里来之前,我一直认为过年吃饺子是电视上看到的北方人的习俗。在十字汪这个地理位置处于中国南北交汇的地方,年三十的中午也是包饺子的。说是饺子,其实不是北方的厚皮,大水饺,倒像是南方的“大馄饨”,十字汪的人叫“扁食”。我第一次听说三十中午吃“扁食”的时候,以为是扁扁的饼,当端上来是饺子的时候,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原来是水饺啊。“扁食”,我在来他家之前从来不知道饺子还可以叫做“扁食”,为了找到证据,我特意去查了资料,真的可以叫作“扁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人口流动文化的交融,很多词汇都消失了,而在十字汪,保留了最古老最质朴的语言。
汪群腊月和正月里最好卖的应该是卤菜了。在城市里以及我的家乡,冬天卤菜店基本上都要关门歇业的。但是在这里,腊月里和正月里是卤菜店生意最好的时候。人们过年都要买点卤菜回家,牛肉,烤鸭之类的作为大菜。年三十的晚上,家里肯定会有买的现成的卤菜,加上自己炒的一盘盘的菜,摞在桌上,层层叠起来,末了还要加上一个火锅.......基本上是吃不完的。年夜饭吃的很早,吃完了就听到村子里的人们走来走去互相喊的声音,开始打牌。三十晚上的牌局通常结束的比较早,大部分人都要赶回家看春晚。
大年初一开始拜年啦,全村开始出动了,平时没见过的,甚至几年都没有见过的人,这一天挨个见了,每个人挨家挨户的拜年。结婚第一年的时候,他特意告诉我,去人家家里拜年,就直接说“恭喜嫩(你)啊!”主人家会给拜年的人会发香烟和糖,香烟他会收下来,糖让我收着,太多了拿不了的话就说“teng哈子!嫩(你)teng哈子”。第一年拜年受到了村里人们热情的招呼,争先恐后地喊“新娘子,上瓦(我)嘎(家)来哈,瓦滴糖多的扎实(我家糖非常多)。”还有人怕我听不懂,再用普通话说一遍:“瓦,就是我。”小孩子们可开心啦,随处可见背着包包,拎着袋子的孩子,他们冲在大人的前面,率先说着恭喜主人家的吉祥话,得到主人家的糖。累了几个小孩一起,找个地方坐下来歇息一下,掂量着那些糖果的“战利品”,比赛看谁的收获多,开开心心的。
过年期间的晚上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了,他们在大人的陪伴下放着烟花,放着孔明灯,让快乐和笑声飘向远方。
十字汪的年,充满了原始的年味,充满了人情,充满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