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为什么用金字塔结构
#符合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一次仅记忆有限的内容,找出逻辑关系。听众会用逻辑模式组织信息,而没有被说明的逻辑关系都会增加沟通成本。
#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组织信息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用的那个,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这样他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
#组织思想基本只可能有四种逻辑顺序:时间(步骤)顺序、结构(空间)顺序、程度(重要性顺序)、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第二章 金字塔的内部结构
#文字段落采用了纵向联系信息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用疑问/回答的对话使读者阅读的兴趣极其大。
#对作者来说,读者不一定会同意作者从第一到最后一个表述的思维进展方式,但至少能够明确了解作者的思路,这就已经是非常好的效果了。
#金字塔结构最大的价值在于,迫使你理清结构的同时,从视觉上让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关系清晰化,你的每一个表述都会让读者产生疑问,你也必须在这一个表述的横向结构下逐个回答读者的疑问。
#如何在横向结构中回答读者的疑问?
归纳法:识别共同点,提升抽象的层次。
第三章 怎样搭一个金字塔结构
第四章 序言搭讲故事方式
#先从读者熟悉的背景开始,引出冲突和疑问,给出解决办法。用这种讲故事的思路组织信息非常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用未讲完的故事可以产生悬念的效果
#多数文章回答以下4个问题
1)背景:需要完成某个任务--冲突:发生了妨这个任务的事情--读者疑问:我们怎么办?
2)背景:存在某个问题--冲突:知道方案--读者疑问:我们怎么落地?
3)背景:存在某个问题--冲突:甲提出了一个方案--读者疑问:这个方案咋样,能用吗?
4)背景:采取了某项行动--冲突:效果不好--读者疑问:为啥?怎么改进?
#不要用“介绍”/“背景”当作小标题的名称,没有信息没有营养
#写序言的时候思考什么?思考我已经把哪些信息输入了读者的大脑当中,他们还需要哪些信息才能得出我希望他们产生的疑问
序言应该包含的内容是:背景~冲突~以及答案
#一个思考框架:
1)需要某个方案通过的理由有哪些?
a. 解决这个问题刻不容缓b. 采用这个方案之后节约的成本超过支出c.这个方案是多种方案中最好的一种的的d.我们还可以得到其他好处
2)怎样说明在很多方案中选择一个的理由?
a. a在某个方面优于b;a在某个方面优于c;并且a还有哪些好处
b.如果a不能在所有维度压到b.c,那就说选择c的主要理由和不选bc的主要理由
c如果任何一个方案都没法满足你的需求,那就说,当需要追求标准1,选a比较合适;当需要追求标准2,选b比较合适....
3)序言中的故事,本质作用是对相关事实进行有倾向性的选择,限制读者的解读,将读者的思维限制在某个框架之内。
第五章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三段论,第一个思想是对世界上某种现象的描述,第二个思想是对第一个思想主语或者谓语的表述,第三个思想指出,1,2同时存在于世界上时有什么样的隐含意义。
#归纳推理:用一个名词概括一系列句子的共同点~
第六章 思考的逻辑
1)时间顺序:
#因果关系就是一种时间顺序,要把结果和原因区分清楚,然后把原因集中阐述,和结果分明
#时间顺序的重点是按照步骤123依次阐述你要怎么做,首先其次然后;把自己带入这个过程思考步骤中有没有遗漏
2)结构顺序: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第七章 概括各组思想(晦涩难懂)
1)总结句一定要避免“缺乏思想的句子”,如果写出具备思想的句子,就可以对他进一步评论(演绎法),或者找出与其类似的思想(归纳法)。
2)怎样概括?
-- 如果论述是能产生结果的各种行动(行动行为步骤流程),那你就概括这些行动会带来什么结果
--如果论证是具备某些共同点的信息和论据(介绍背景、信息等等),那就概括这些共同点的含义
3)在讲述行动、步骤、流程等时,理顺自己思路最简单等方法,就是想象自己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然后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会产生等明确结果,修改各个行动步骤等措辞,使之明确具体。
(减少应收账款等案例)
4)在对行动进行分类的时候,不要根据行动的类别分类,这样没有意义,要根据行动的结果和目标分类
~~找出结论之间的共性以便概括各组思想。为什么要概括?因为我们希望通过找出共同点,证明这些思想确实属于一类,再明确说明这些思想之间共同点的普遍意义,以便提出一个新思想。
a)(如果一组句子被放在一起)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I. 入手点:是不是同一类主语?是不是同一类谓语?是不是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b)寻找更密切的关系
步骤:先找入手点,然后提炼关键词,重组分类,最后提炼归纳。
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帮助自己发现自己的真实思想。
第八章
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情?
2)我们不喜欢他什么?(非期望结果R1)
3)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R2)
~~你需要理清三个要素,R1 R2 分别是什么,如何从前者到后者就是问题。
第九章 分析问题
#逻辑是:用一个诊断框架展开所有可能性;沿着所有可能性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做出指导性建议~这种思考方式通常更加高效,不要想着面面俱到,什么都要做
第十~十二章 展示逻辑
#写过渡句,在上一段和下一段中各自选取关键词,将关键词进行组合,形成过渡句
#把图表想要得出的结论作为标题放在图表上方,
#把文字翻译成图像,提升记忆速度**how 是关键;提炼关键名词,在脑海中形成关系图谱,处理信息时再进行解码,这是一个可以训练的过程。
#以图像存储知识非常重要,因为阅读是一个逐字逐句进行的过程,而且我们的头脑只能容纳有限的词汇。通过从文字恢复图像的方法,读者不仅能大量传递知识,使头脑更加有效地处理,而且能用清晰的图像传递信息,便于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