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欢独居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这是培根说的一句话,正好昨天看到,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可能因为我独处已经是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吧。上次参加完宜昌幸福密码以后,我当时还没有太多的感受,接下来的一周里,我很不愿意参加其他活动,而是就想一个人呆着静一静。参加社交活动,会严重消耗我自己的能力,若是一点不参加,自己没有办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所以我会选择一小部分活动去参加,一方面和朋友们聚聚,另一方面不断进入新环境、遇见新的人。
2、关于内向与外向。外向的人好像都善于交往,内向的人几乎都不善言谈,这是我们一般人对内向、外向的感觉,觉得因为性格不同所以才导致了交流能力的不同。原来我也会死这么觉得的。应该是大三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在关注心理学的东西,现在还记得就是复旦大学副教授陈果的视频课,她在教室里的讲课被录下来后发到网上,我得以有机会观看。当时我比较自卑,不善言谈,几乎没有任何人际关系,很焦虑和孤单,一个人看心理学的书和视频就成了我的救命稻草。无意中发现“内向、外向”的定义,“内向”的人向内获得能量,即一个人独处就可以能量满满,“外向”的人向外获得能量,余额参加活动越有精神。“内向、外向”是一种性格倾向,就像你生下来就是一只鱼或者一只鸟,没有好坏优劣。同时,“与人交往、与人交流”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只有你不断去在与人交往中积累经验,你才会擅长这件事。碰巧“外向”的人因为自己性格的因素,只要自己参加了一次活动就忍不住连续参加第二次活动。“内向”的人参加一次活动后年,哪怕这次活动再好,也只能休整一下再参加。无形之中,“内向”的人就少了很多训练“沟通能力、与人相处”的机会,能力的差异有可能越来越大。性格无好坏,能力需训练,现在你知道自己该干嘛了吗?
3、关于独处。我现在独处的时间比较多,早起阅读写作,晚上跑步,都是自己独处的时间。工作中办公室有同事,回到家里有家人,健身房有其他跳操的人,不过随意交谈的并不是很多,要么就全神贯注聊会天,要么就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独处的时候,自己必须要面对自己的欲望和缺陷,自己也有机会不再受到过多的干扰而尽可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这样的感觉挺好。独处的我,因为与朋友们交流的时间少了,所以对交流的质量和彼此的信任依赖的要求就更高了。因为关系关系少了,所以只能留下那些真正需要或者有价值的关系。
4、关于群聚。我很渴望成为人群的领袖和中心,因为我可以体验到关注感、信任感、支持感、力量感、亲密感,当然也会有很大的存在感。从小到大,留在我的记忆里的都是自己一个人玩耍,虽然身边也有小伙伴,可是一直没有体验过死党的感觉,没有体验过非常好的异性友谊的感觉,在记忆中我有些孤单,可能这也是推着我走向中心的重要力量。小时候,自己因为没有工作、财富、学习机会、选择权、朋友,没有办法自主学习、借助他人力量去改变,只能接受家庭或者父母创造的环境。现在,我不仅年满十八周岁,而且有了自己的工作、学习、朋友和选择,我也可以创造我想要的生活了。群体活动,我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受适当参加一部分,也可以拒绝一部分,时刻可以按照自己舒服的节奏前行。吃吃喝喝的活动,真的不想参加,对我来说太没意思。一起玩乐的活动,我计划适当参加一下,我准备非常正式地学习玩耍了,把小时候缺的课现在试着去补起来。玩不好,就没有办法实现“元”之“王者风范”。“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完全活在当下,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放下欲求真正地与他人在一起。思前想后的人玩不好,同事欲求过多的人也玩不好。
5、关于“玩”。有了心跳,才是真正的玩。小伙伴们提议近期组织东湖徒步一天约30公里,欢迎纠结、痛苦、无助、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或者开心、喜悦、美满、富足、有力量的小伙伴关注我们的活动。真正的走出去,你的心才能够被迎回来。宜昌的蹦极推荐大家去玩,一跃而下时心脏挑个不停,快到水面时心里又平静如水,这样的感觉让你终身难忘。滑翔伞是我最近关注的项目,去玩过的小伙伴记得带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