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本《小学生性教育读本》的教材因被家长质疑尺度太大从而引发了各种吐槽和争议。看教材里的配图,确实比之前很多有关性教育的读本都要大胆,但是为此我们是不是就要否定它的意义,还需要再商榷一下。
作为父母,我们从孩子出生起就全身心守护着他们的健康,并且绞尽脑汁的去规避各种对孩子不安全的因素。但是,偏偏对于安全基本常识里最需要启蒙的性教育,却很少主动提及,甚至在孩子问到时也是含糊其辞甚至羞于回答。
说起性教育,许多父母总觉得尴尬、羞于启齿。大多数人误把“性教育”等同于“性行为教育”,这是一个思想误区。
事实上,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一些与性相关的概念和认知是应该让孩子了解的。
比如:男女不同的性别特征和生理构造、安全隐私教育等内容是需要讲给孩子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身体和性别,从而能更好的爱自己和保护自己。
像上面提到的教材《小学生性教育读本》,有些家长质疑它的尺度太大,认为这样更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也有家长疑惑,孩子这么小需要性教育吗?长大后自然就懂了啊。
这样的说法代表了一大波最传统的性教育观念。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这样模糊的不能再模糊的性教育启蒙下,由孩子变成了孩子的妈妈或爸爸。
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自己都有些羞于提及这些,所以,他们不会主动告诉我们,当被问及时,大多也是搪塞之词。
不可否认,孩子在一定年龄段会对性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好奇感,但是,如果不大大方方的讲给孩子,他们会自己去找渠道打听了解。
最可怕的是或许会因为他们的一知半解而被一些人利用或伤害。至于,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小不用进行性教育,长大后自然就懂了”的论调更是不负责任。
近些年来,孩子被性侵的案例越来越多,已经不容我们忽视了。
所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很必要的。
一、对幼儿进行正确适当的性启蒙很有必要,能够教会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回避风险。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已经对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性别特征等产生了好奇,需要家长给予最基本的性别认知。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做简单的性别区分
比如:自然地告诉孩子他们的生殖器是阴茎或阴道,像说眼睛、鼻子一样平淡自然,也不必刻意避讳“小鸡鸡”、“小妹妹”之类的俗称。
让孩子了解男孩和女孩的性别特征,以免混淆。孩子的性别意识并不是生下来就自己明白,而是从身边环境和周围大人身上逐渐认识到的。让孩子简单知道并管好自己的身体,不能让人碰隐私部位。
三四岁的孩子一般都非常喜欢让亲近人抱抱,但是我们要告诉孩子,如果他不愿意,即使再亲近的人也要学会拒绝。并告诉孩子怎样的抚摸可以接受的,怎样的又要拒绝的。
这些提醒和教导都会在孩子的心里播下如何保护自己身体安全的种子,建立良好的意识,让孩子今后安全地成长。
二、很自然的告诉孩子他们是怎么生出来的,也就是关于出生教育。
孩子们对自己怎么生出来的,以及从哪儿生出来的都十分好奇,经常追问爸爸妈妈“我是哪里来的?”对于小孩子,简单告诉他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就可以。
但大孩子或许会再追问“妈妈,我是怎么生出来的?”“我怎么到你肚子里的呢?”等等。可能大多数的父母在这个问题上要搪塞过去。其实,我们大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给他们简单讲解由受孕到分娩的过程。
比如:爸爸的身体里有孩子的种子,妈妈的身体里有孩子住的房子,当爸爸把“种子”放到妈妈“房子”里时,宝贝就被安全地保护在妈妈的肚子里,直到有一天想出来。
这样的解释还可以用现在家长们正在质疑尺度大的教材配图来直观的解释。所以说,家长质疑它的尺度大,只不过是家长自己的羞于开口,碍于自己一贯保守的思想,碍于面对孩子的质疑罢了。
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性意识也在一步步增强,他们对于自我认知会有更多需求。有时候孩子即使有急需解决的隐私问题也羞于向家长咨询,这就是家长一开始对性教育闭口不谈或者闪烁其词所导致的不良影响。
其实,和孩子谈”性”,谈的更多的是家长对“性”的态度。
孩子是在家长的态度下理解”性”是什么,家长不遮遮掩掩,孩子就不会过分好奇。家长闪烁其词,孩子会觉得更羞于向他人提及。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身体是珍贵的,需要格外的保护,而不是丑陋的不愿提及。
所以,关于性教育,家长要大大方方的谈。
孩子仅仅是好奇,绝不带有成年人眼中的色情。正常的语气,避免给孩子造成有关性教育是神秘的、可耻的或不该问的”等印象。
父母要做好为孩子解答各种有关性问题的准备,但不用刻意去说。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开展一下性教育就行了。而且直接告诉孩子,语言越简单越好,采用委婉隐晦说法只会让孩子更迷惑。
所以,性教育也没那么难以启齿。
儿童性教育就是一些可以帮助孩子在成长中减少很多麻烦和弯路的生活知识。如果爸爸妈妈科学的引导,能确保孩子获取信息渠道和内容的正确安全。
也许有些问题不好说出口或者家长知道的也不太专业,可以借助绘本、工具书等,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