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通注(6·93)

【原书卷六·九三】

原著:袁 枚   注释:陈 立

梅耦长咏《绿梅》云:“闻说绿珠真绝世,我来偏见坠楼时。”归安有五亭山人者,姓,名斯洺,咏《桐子》云:“堕地绿珠人不见,至今但觉画楼高。”二诗相似。又,《嘲牡丹》云:“蝶使蜂媒齐用力,万花丛里看擒王。”可云奇绝。

梅耦长,即梅庚(1640—1716),原名以庚,一字耦长、子长,号雪坪、雪坪子,又号听山翁。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屡试进士不第。曾任浙江泰顺县知县,不久辞归。工诗,为王士祯推重。善八分书,画山水、花卉,脱略凡格,不宗一家,偶尔落笔,韵致翩然。兼工白描人物。梅庚曾祖父是大戏剧家、诗人、藏书家梅鼎祚。梅庚父亲梅朗中是复社名士,时誉诗书画“三绝”,可惜36岁就英年早逝。梅庚著有《天逸阁集》。见《清史稿·文苑传》。

绿梅,即绿萼梅,俗称绿梅,因萼绿花白、小枝青绿而得名。梅花名品,也是最有君子气质的梅花。

绿珠(?—300),中国古代著名美女之一。西晋石崇的宠妾。今广西博白县双凤镇绿罗村人,生双角山(位于今博白县浪平镇)下,“善吹笛,又善舞《明君》”。妩媚动人,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欢,因而石崇在众多姬妾之中,惟独对绿珠别有宠爱。石崇有别馆在河南金谷涧,凡远行的人都在此饯饮送别,因此号为“金谷园”。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园内筑百丈高的崇绮楼,可“极目南天”,以慰绿珠的思乡之愁。石崇和当时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每次宴客,必命绿珠歌舞侑酒,见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绿珠之美名闻于天下。后石崇失势,依附于赵王司马伦的孙秀明目张胆地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石崇将其婢妾数十人叫出让使者挑选,石崇说:“随便选。”使者说:“这些婢妾个个都艳绝无双,但小人受命索取绿珠,不知道哪一个是?”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所爱,那是做不到的。”于是,孙秀劝赵王司马伦诛杀石崇。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说完坠楼而死。石崇全家十五口,无论少长,均被杀于东市。

归安,古县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982)年,为庆祝钱氏吴越国的归顺,将湖州府乌程县东南一十五乡分出新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撤废归安县,与乌程县合并为吴兴县(今湖州市市辖区)。归安县自置县起至与乌程县合并成吴兴县而退出历史,共存在了930年。

吴斯洺(生卒年不详),字琳岩,号小樵,又号五亭山人。浙江归安人。吴振缨子。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出宣诚梅庚门下。与修《浙江通志》、《钱塘邑志》、《吴氏三世传》,著有《补阁诗钞》。

桐子,音tóng zǐ,指油桐树果实。果形近球状,果皮光滑,绿色。

蝶使蜂媒,音dié shǐ fēng méi,原意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似是花的媒人和使者。比喻在男女之间进行牵线、撮合或传递消息的人。后因借指媒人和使者。宋·朱淑真《春恨》诗:“蝶使蜂媒传恨客,莺梭柳线织春愁。”清·张潮《<板桥杂记>小引》:“莺喉燕态,尽属奇观;蝶使蜂媒,都归大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