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一,一个值得高兴的消息就是,我终于利用零碎时间将《文心》一书读完了。但是自从读完此书后,在我向自己发问“你读完后学到了什么呢?”我脑子里竟然没有一个概念时,我就知道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这不仅是对作者叶圣陶、夏丏尊先生的尊重,更是对我自己所花费时间的回馈。
1.大人的经验要大人才会真切地理解,古人的经验要古人才会真切地明白
我写读书笔记不在于吸引读者的点击率,而是想要将自己在书本里做的笔记能够总结提炼出来,让自己大脑有个完整的认识而不只是零星的几个片段。我看到自己在这句话下的注释,那上面写着“当我小时候学习《致橡树》那首诗时,我没有了解清楚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事,就把诗理解为那是一个爱国者的行为,是对祖国的爱和歌颂,但是后来才知道,那竟然是一首情诗,是歌颂爱情伟大和美好的诗篇。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学习任何文章之前要了解文章所处的背景的的原因吧。”这就好比当我还小时,我从来不知道父母的想法,当我长大时,父母也不会真正的了解我的想法,所以这就造成了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也会不尽相同,这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是一个道理。
我享受着这个不被人理解的状态,这样至少证明我不是一个大众化的人,我还没有被社会同化,我有自己的思考,而我觉得想要将文章写好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
2.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要学会触发
“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在生活中要锻炼自己的敏锐洞察力,锻炼自己能从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一旦找到了一个目标,就要寻找和目标有联系的所有事来辅助自己完成触发,这是一个好的写作习惯,所谓灵感我觉得就是这样来的。比如说我今天在老师的辅导下练习书法,可是老师为了要让大家完成作品,就一味地督促学生快点临摹他写的好的字体以便完成交作业的任务。从这件事中,带着培养触发的目的,我就想到了这样的现象其实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有时候领导需要一个资料,上级会让你立马按照他的意思来做,只要能快速地搞出一份资料来让大领导看到成绩就行,不会留意资料是否正确,即使是假的他也不会在意,导致了很多忽悠领导的资料肆意横行在公司内部,最终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发现很多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正在阻止我们向好的技能发展,“我做资料不是为了自己学东西,而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我做这份工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生活下去。”类似的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是这样的,流于形式却不自知,没有把时间用在在自己喜欢的事上面,反而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去做表面上的功夫。
这些就是我今天的触发,所以学会触发不仅可以让生活变得更有趣,还会锻炼自己写作上搜集素材的能力。
3.能被称之为创作的必定是能从平凡的事物之中看出新鲜的意味来的文章
一个人,每日不管是在工作还是读书走路都可能会出现灵光乍现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聪明一点的写作者会将其马上记录下来,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在灵光乍现后能再把作为题材的这个灵光成熟化,这里所谓的成熟就是,一旦有了一个确定的主题,我们就要想该怎么才能将其充实了,这就像一床被子,如果只有一个单一的被套,那是不可能有多大用处的,但是如果我们将棉花或者保暖的东西塞进去,它就会成为一个很叫卖的东西,就不会是空有外表了。而为了充实主题,我们就要留心身边的什么事物可以作为材料,将其用到我们的文章中来丰富它,但是做到这一步的人很少,我想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
“对于写作既已学习到了相当的地步就该让写作的技能永远给你们服务,无论是应用之作,或者一时兴起所写的一篇东西、一首诗,总之用创作的态度去对付,要忠于自己,绝不能有半点的随便和丝毫的不认真。”当我看到书中最后王先生对学生们的谆谆教导时,我仿佛感觉他是在对我说一样,我多庆幸能有这样的老师来指点我,在我对写作越来越感兴趣的时候能有一位书中的老师让我明白写作的真谛,是我莫大的幸运,我也将会像老师所说的一样,用写作服务自己,不随便对待每一个文字,每一篇文章。
读完《文心》,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懂得了写作不为别人,而是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