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亲自拜访鲁迅广州故居的念头由来已久。可是一直未成行 ,原因当然很多,最主要还是忙于生计,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今年孩子到海珠读书,暂居海珠。今天下夜班,刚好又是周日,我便赶过海珠来,和孩子吃了午饭,就乘公交车前往。
其实出发前我压根就不知道鲁迅故居具体位置。以前只知道在文明路,刚好楼下有125路公交车到文明路,途径过中山图书馆。我猜应该就是这路车,于是就前往。到了文明路站,才知道是在中山图书馆站下车,只好步行返回。
其实鲁迅先生故居就和中山图书馆毗邻。一座三层高的钟楼,一楼是鲁迅先生主要事迹展览,当然还有其他人的事迹材料。二楼楼梯右侧是鲁迅先生和友人同居一室的故居。因此,严格意义上说,那不仅仅是鲁迅个人的故居。
鲁迅个人故居室内的场景,也就是两张床各占一个角落,中间有办公桌以及餐桌等家具。和一般的人家没有多少区别,或者是说和单位里两个人同居一室的宿舍没有多少两样。
倒是故居走廊上的图画以及鲁迅先生写的在《在钟楼上》文章的节选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看着寥寥几幅画,仿佛回到了风雨飘摇的黑色岁月里,鲁迅为了营救被捕学生,愤然而去的无奈之情,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而他《在钟楼上》的文字,则再现了当年他怀着梦想来到广州,最后无奈离去的凄然之情。在广州,除了他对“杨桃”情有独钟之外,在离去的时候似乎没有多少的记忆了,除了警察骂小偷的脏话,还有本地人经常对外省人说的“外江佬”。因为隔阂的缘故,鲁迅对广州的了解知之甚少,所以当有进步青年造访建议他抨击时政的时候,鲁迅竟然破天荒地以“已经在革命”为由婉拒。
因为闭馆时间为下午五点,我是下午三点多才到达,当工作人员提醒我尽快参观的时候,才知道时间已经只剩下半个钟,于是匆匆忙忙上二楼。一路上零星几个参观者。人少也好,让人可以清净些。我倒是想起了近年来的一些声音,有说鲁迅先生的精神已经过时,有说鲁迅先生的思想已经和时代不符合,所以建议把他在中学里的文章删除了。说这样的话者,似乎很有道理。今天,我亲自到鲁迅先生故居拜访之后,才知道这些论调是如此肤浅。
一个为民请命者,竟然被沦落演变为各种各样的笑话版本,我不禁感叹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