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学习、摘录自《技术管理之巅》。
1.1 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1.1.1 “互联网+”成为最大风口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将面临6大问题:
战略缺失:迫于生存压力被动转型线上,缺乏主观意愿。应结合自身优势来制定传略转型策略,以提升顾客体验为目的,打造多元化服务。
模式僵化:简单复制、线上业务模式缺乏创新。应首先改变思维模式,针对企业自身优势,进行模式再造。
体验不佳:不能提供线上线下一致化的服务。应深入理解全渠道服务模式设计,整合线上线下系统,打通数据流。
流量不足:不善于线上营销,引流成本高、转化差。应通过创意文案引爆眼球,达到内容自己传播的目的。
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渠道、营销、物流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应走出去和请进来,达到改进管理理念、组织架构方面的问题。
跨界管理:线上和线下在管理理念上,存在巨大差异。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理念转变,以制定配套的管理流程和制度。
1.1.2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
移动互联网独有的5个特征:
带着体温的终端:手机是个人随身携带的设备,可以随时随地上线。
碎片化特征: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是碎片化的,另外需求也是碎片化的(早间看天气、新闻,吃饭时看菜肴,开车导航,坐车看书、打游戏等)
地理位置特征:通过基站和GPS获得位置信息,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真实关系特征:手机上的通讯录是真实的个人社会关系载体,在安全和隐私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将有更多创新应用。
屏幕较小:屏幕小、处理能力弱,要求在有限的空间里把最优价值的信息展示给用户。
1.1.3 迅速崛起的O2O领域
狭义的O2O: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模式1=Onlin2 to Offline,例如用户线上购买服务,然后线下实地享受服务;模式2=Offline to Online,例如用户线下体验并选好商品,然后线上下单购买商品。
广义的O2O: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其模式的核心是基于平等、开放、互动、迭代等互联网思维,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链中低效率的环节。
跨渠道阶段,指的是各渠道之间的数据全部打通,给顾客提供的服务是一致的。
而全渠道阶段,指的是在跨渠道的基础上,企业提供的是多维度、立体式的服务,以实现顾客跟企业间的双向互动,让顾客享受更及时、体验更佳的服务。
1.1.4 大数据和云服务快速普及
当今互联网具备的如下特性,决定了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方向:
连接:指的是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双向适时互动连接。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在推送信息,是的企业能够得到更多有用的用户数据,如:位置、行为偏好等。
身份:手机的使用者就是本人,使得企业能够把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推送给合适的人。
位置:带有位置属性信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
感应:手机会携带越来越多的感应元器件,如GPS、陀螺仪、体温感知、速度感应等。
云服务分为3类: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cie):基础设施即服务,如硬件服务器租用。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交付给消费者。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是为了加快个性化需求的开发效率。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指用户租用基于web的软件系统来管理经营活动。
1.2 技术团队的定位问题
1.2.1 技术引领、业务驱动,还是相互支撑
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你想把技术团队带去哪里?是技术引领业务,开拓市场?还是跟随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技术引领型,技术团队在公司处于核心位置、受重视,技术团队的创新能力强,能建立强大的技术壁垒、领先于同行,技术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业务驱动型,技术团队属于支持部门,市场或运行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公司的业绩来源于市场的拓展,而不是技术创新。
相互支撑型,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相互支持协作,给顾客提供从线上到线下一体化的服务。
不论技术团队如何定位,对与企业来讲最终实现的是产品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1.2.2 短期定位与中长期定位
技术团队的定位问题,会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每个阶段的工作侧重点也不一样,这需要技术团队负责人在企业的不同时期做出相应的调整。
作为技术团队负责人,必须是懂业务的技术专家。如果对业务和市场理解不深入,不能够根据业务的发展,前瞻性地在技术上提前布局,不仅无法支持业务的发展,最终还会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
技术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
技术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制度、流程、工具、理念,来使生意中的各个环节高效协同在一起,它的结果是生态链的创新,是打造出体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