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兴冲冲地告诉你,她期末评比全班第一,她得意洋洋,因为她的优秀是那么毋庸置疑。
然而,你看到的是她的数学没考100,结合你平时辅导她数学的辛劳,你愤愤不平,不停追问孩子为什么,然后开始无助地流泪。甚至,你把这个噩耗告诉了忧虑症更甚的姥姥,脆弱的你们迅速结成情感同盟,互相搀扶对方那摇摇欲坠的信念,仿佛千里之堤将毁于蚁穴,而数学就是你们心头的蚂蚁。
一个焦虑的人,是缺乏自信,充满执念,手拿放大镜,不断“发现”并高呼“危险”的人。执念于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成绩,你就看不到那些不完美所累积出来的完美,看不到大局,而被细枝末节和盘根错节死死缠住,看不到幼苗茁壮成长笔直向上的人生姿态和不断萌发的新芽和嫩叶。不要执着于“术”的打磨,而忘了问“道”于心,找到大道至简的康庄之路才是关键所在。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有各自不同的喜好和特点,也有大小不一的步幅。只要孩子不断前进,哪怕步子小一点,速度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别被“输在起跑线上”的陈腐观念绑架,别做拔苗助长的好心人,别做诚惶诚恐的玻璃人。爱因斯坦5岁才开始说话,这样一个“笨小孩”却赢得了人生的超级马拉松,老天爱笨小孩。
数学固然重要,数学强的孩子未来成材是大概率事件,但数学不好的孩子未必不能成材。未来孩子比拼的是综合实力,甚至是想象力和艺术力,即右脑思维。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在未来替代简单数理逻辑工种,如律师和医生诊断。不要用100年前的思维来划定孩子的起跑线,也不要用唯分数论来断言孩子的发展,更不要用自己的执念来规划孩子的未来,因为如果你的思想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主动向前延伸,你是看不清未来的,你也就无法引领孩子穿越世俗的迷雾,无法成为孩子的心灵伴侣。
只有你足够优秀,你才能看到孩子的优秀。优秀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修行,不断随行,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探索未来。我一直在路上,你也来,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