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有较好的表达能力,作为家长可谓是绞尽脑汁:带幼小孩子上早教班,接着孩子大点了去上小主持人兴趣班、语言表达班。其实,为必舍近求远呢?你说的话将是孩子最好的语言启蒙。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一本书,名叫《父母的语言》。书中作者萨斯金德医生,经过大量且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后,发现了早期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贝蒂·哈特与托德·里斯利两位学者的一项长达三年的研究证明:当孩子长到三岁时,来自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量,比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累计多出3200万。此外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相对少地训斥孩子,多使用积极的、肯定的词汇,如“你真棒”;而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偏好对孩子使用禁忌词和负面词,如“你错了”“你真差劲”等。
可见,在婴幼儿还不懂说话时,父母千万别觉得与孩子没交流就惜字如金,做个“话唠”父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较为内向,不大会说话,那我们怎么样当好孩子的语言启蒙老师呢?针对婴幼儿,做好以下八个字,就可达到很好的语言启蒙效果。这八个字是四目相视、如实陈述。
一、四目相视
四目相视是指父母与孩子间的共情交流。虽然不是要时时刻刻四目相视,但这里更要强调的是父母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等),给孩子充分的共情关注。
二、如实陈述
关于这点,无论父母是内向还是外向,其实都可轻易做到。无需华美的词藻与特别的修辞,只需如实陈述即可。
(一)做家庭导游——介绍物品
父母抱着婴幼儿,来个家中旅行,介绍家里的各种物品:饭桌、冰箱、抽油烟机、衣柜、门……然后,如有外出,可把导游词扩展:树、草、商店、车……
(二)做行动旁白——讲述进行时
孩子还做每一件事都可作简单旁白。早上,孩子醒了,“宝宝,你起床了!”下午,“宝宝洗澡啦!”。洗澡、穿衣时,还可以了解身体,“先洗头。小手在哪?对,洗洗手。”
(三)加强版
针对上述两个方法,可作升级,即如实陈述时,加入事物的特征。如物品陈述:白色的纸、长方形的毛巾、银色的钢笔、三朵红玫瑰花、妈妈的长裙……如行动旁白:左手伸出来把袖子穿上、把五个纽扣系上……
(四)升级版
可加入感受词,如:高兴、伤心、生气……下班了,抱起孩子,“见到宝宝,妈妈很开心!”
针对婴幼儿,家长不妨做“话唠”父母,有时我们觉得的“废话”也有存在的价值,因为你对孩子说的话将是孩子最好的语言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