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教育工作中最“硬的核桃”之一,是对“困难”学生做工作”。他们比一般学生在理解和记住教材上要多花三五倍的时间,第二天就忘了所学的东西,因此,在学习教材后不是隔三四个月,而是隔两三周就要让他们做防止遗忘的练习。相信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那么,如何做“学困生”的工作?结合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做法:
一、我在课堂上,每当学困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时,我采取的方法是及时对其鼓励,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去鼓励他们。即使问题回答错了,我也不去指责他们更不训斥他们,而是婉转地指出他们回答不正确的地方,课后再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不至于在同学中难堪,更使他们从老师的鼓励中获得以后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的信心。
二、在作业辅导时,用亲切平和的激励语言鼓励学困生。作为教师对学困生的课堂或课外辅导,很大一部分是从他们的作业辅导开始的,而在批改作业时,我会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或者符号,去评价鼓励那些在学习中困难的学生,这样能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在批改作业时,经常用上A 或优等带有鼓励性的符号,有时还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三、对于学困生,学习上的要求要与其他学生有所区别。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学习基础来定他们的学习起点。要做到:起点低而且准,目标具体而明确。只有把重点放在学困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让他们尝试“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吃的甜头”,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产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使他们向着成功迈进,并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达到一个目标,受到一次鼓励,心理上得到一次满足。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一次次鼓励,一次次表扬,就会感到常常有进步,步步有提高,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对学困生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
通过14年的实践工作,使我深深认识到了学困生的心理素质是非常脆弱的。他们平时害怕见到老师,总是疏远老师,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一要靠“亲近”,二要靠“投入”。作为老师,首先要去亲近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再有就是给他们分学习小组,利用学习好的与他们一帮一的结对子或者群帮一的方式,通过阶段学习开展学习竞赛,从最简单的开始,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从点滴做起,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