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麦小冬
麦小冬简介:唐家小痴换了一身新衣服。
题记——
李老汉跳楼死了,真正让他死的人却不是他自己。
他是被人杀死的。杀他的人有很多,但没有任何一个凶手肯站出来承认。
本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首发简书|作者:麦小东
——01——
桃花源村进行房改,所有的老房子全被铲车推倒,居民们统一搬迁到了新起的小区。
村里有个李老汉,今年七十有六,右腿因股骨头坏死,走路不太稳当。自从前几年老伴儿患病去世以后,家里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也是因为这些因素,他被村委提名为困难户。
李老汉本来不想搬迁,觉得自己都这么大年纪了,腿上还有残疾,若是搬去小区居住,爬楼也是件打怵的事。但考虑到远嫁在外的唯一女儿,她家里的生活条件也不是太好,要是将来能有个楼房作为遗产留给孩子,也算尽了当父亲的一点儿心意。
按照老房子的平方数,李老汉分到一栋面积不小的楼房。
楼房虽然号称精装修,但家具、复合地板、瓷砖以及安装水电暖所用的材质却基本属于中下品。不过,以次充好这种事情,除了开发商跟懂行的人心里有数之外,门外汉怎么会明白,大家看的只是一个外貌。
单看外貌,房子确实不错,其装修风格就连一线城市的居民也对之羡慕不已。
李老汉有个嗜好,那就是捡破烂,这是他仗以糊口的经济来源。搬到小区新楼以后,也没撂下这项营生。
每个清晨和傍晚,是小区居民统一倾倒垃圾的时间,而每当这个时候,垃圾分类箱的旁边,李老汉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
——02——
都说,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这李老汉虽然生活困难,加上腿脚不便,但捡破烂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个同行,姓王。通过一来二去的交往,两人的关系维持得相当不错。
某天,李老汉与老王头又在同一个垃圾箱旁碰面了。两人打了声招呼,各自从一端开始翻捡。
期间,李老汉翻出两个空酒瓶子,他虽识字不多,但瓶子上贵州茅台酒这几个字倒还识得。
他把酒瓶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边看还边说:“听说这是好酒,可从来没喝过,可惜是个空瓶子,要是里面有酒该多好啊!”
老王头听李老汉在那边自言自语,走近了几步,一看那俩瓶子,不禁羡慕不已:“这个酒,咱哪里喝得起?据说好几千一瓶呢,就是你手里的空瓶,听说还有人专门收这个,最高能出价五十块。老李你今儿算是捡到宝了,哪天要是卖了,可得请我喝酒啊。”
李老汉把目光从酒瓶转移到老王头脸上:“你说的是真的假的?这个牌子的酒瓶这么值钱?我的天呐,一个五十,俩一百,这能顶得上捡一个月破烂了。要真能卖这么多钱,我老李一定请你喝几盅。”
说着话,垃圾箱也翻完了。两个人各自把能卖钱的废品装进随身携带的编织袋里。
李老汉把那一对空的酒瓶视若珍宝,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夹在纸壳中间。那动作,就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般呵护。毕竟,若真如老王头所言,那卖出的价钱对他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一笔巨款。
两个人收拾停当,相互道别,各自回家。临走前,老王头还不忘重复一句:“老李你别忘了,卖了酒瓶请我喝酒啊。”
李老汉呵呵笑着:“一定,一定。”
——03——
因为两个空酒瓶,李老汉担上了心事。听到有喊收破烂的,就抱着酒瓶问人家收不?
好些日子过去了,问过的人也不少了,可李老汉的茅台瓶子愣是没卖得出去。人家不是说不收,就是说没门路。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肯要的,每个瓶子还只给两块钱。
老王头明明跟自己说过一个能值五十,两块钱李老汉怎么肯卖?要是卖了的话,老王头非说自己昧良心不可。
李老汉心里想着:“肯定是这伙儿收破烂的欺负我老头儿不识货,想捡个大便宜,我还不卖了呢!反正这瓶子看起来挺漂亮,留在家里当个摆设也好!只是老王头日后要是问起来,该怎么跟他说?”
当李老汉再次遇到老王头的时候,老王头果然追问了:“老李,瓶子卖了吗?我还等着跟你喝酒呢。”
李老汉叹了口气:“喝啥酒啊喝酒?瓶子都没人要。”
老王头满脸地不信:“这怎么可能?前几年我亲眼看到邻居王胖子的老婆卖了好几个给收废品的,真真的是五十块一个。你说没人肯要,不会是故意讹我吧?”
李老汉说:“怎么会呢?凭咱俩的关系,我讹你干啥?人家或许是看在王胖子是局长的身份,照顾他老婆才肯收的吧?”
老王头撇撇嘴,笑着说道:“你傻啊?收破烂的眼里只有废品,谁会跟当官的攀亲带故?再说,人家当官的能看得起收废品的?”
两个人正说着话,忽听有人操着外地口音吆喝道:“收破烂咯,收旧电器旧手机,收旧电动车自行车,收破铜烂铁,收书纸报纸废纸壳,收破烂咯。”随着吆喝声,一辆三轮从远处驶来。
老王头眼睛一亮:“老李老李,咱拦着他问问,看看你那俩酒瓶他要不?”
三轮车在李老汉和老王头的示意下停在了路边。李老汉上去就问:“茅台酒瓶要不要?一个能给多少钱?”
那个收废品的把车火熄了,说:“这个东西前几年还有人要,拿去装假酒卖高价,可这几年打击力度严了,没人敢这么弄了,所以干我们这行的也都不收了。”
老王头亲耳听了收废品的话,才确定了李老汉确实没有骗他。这年头,茅台酒瓶看来真的不值钱了。
——04——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年底了。
那天,李老汉和老王头扒拉完垃圾箱,两个人蹲在路旁,一边抽着旱烟一边闲聊。
老王头说:“今年村里提名的困难户应该还有你吧?等几天支书跟村委的那些人肯定又要带着钱物去你家慰问,这两天你在家等着,就别出来捡破烂了。”
顿了顿,又打趣地说:“你要是不出来,我还能多捡点儿。”
李老汉把烟屁股摁在地上拧灭了,白了老王头一眼:“就那点儿慰问品能解决啥问题?咱该捡破还是得烂捡破烂,这养活人的营生别撂下才是真的。”
老王头不愿听了:“我说你呀,一辈子没个正式工作,又没交劳保,还指着国家养你啊?是,那些慰问品虽值不了多少钱,但怎么说那也是上级的一片温暖呀,咋还不知足?你要是不想要,就送给我好了。”
李老汉笑了笑,说道:“给你?你想得倒美。不过说真的,这些年上级对咱们这些人还真是不错,老李我心里的确挺感激的。”
老王头一拍手:“这不就结了?走,回家。”
——05——
每年的春节来临之际,社区都会根据街道办的指示精神,组织对鳏寡孤独或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生活困难的党员、居民进行走访慰问。
这个活动已经延续很多年了,每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走访慰问对象,这也是社区密切联系群众的举措之一。走访名单都会在村里进行公示,对名单有异议的可以向村委进行反映。
今年,村里上报街道办的名单里,仍有李老汉的名字。
腊月二十二,也就是小年的前一天,村委几位负责人带着一袋大米、一桶花生油,一张价值二百块的超市卡走进了李老汉的家。
村干部们逐一握着李老汉的手,说着几乎与往年相同的话。末了,一群人站在一起,手握超市卡的李老汉站在中间,有人调整最佳角度摁下快门,拍下一张记录照片。
就是这一张照片,让李老汉平淡的人生忽生波澜……
——06——
隔天,李老汉被慰问的照片被人做成帖子发到网络上,这个帖子只用了几个小时,就被无数人转发,评论数也跟坐了火箭一样,嗖嗖往上涨。
这个帖子成了热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照片里的橱柜上,赫然出现了两瓶茅台酒。而这两瓶茅台酒,就是李老汉在垃圾箱里捡到的那两个空瓶子。
困难户喝得起茅台?困难户住得起这么好的楼房?网络里,质疑声此起彼伏,抨击声铺天盖地。就连有些不明真相的邻居也对此心有不满。
李老汉一介布衣,识字有限,兜里有个老年机也不怎么会用,上网就更谈不上了。因此,对于这些指责他的信息并不知晓。他照例早出晚归,游走在垃圾箱前。
腊月二十六,李老汉的女儿带着些年货回来探望老父。一见面,孩子迫不及待地把网上发酵的这件事情对李老汉说了。
末了,女儿说:“爸,我是昨晚看手机才知道这件事的,所以今天赶紧回来看看。要不咱把上级给的东西送回去吧?省得人们戳咱脊梁骨。”
作为当事人的李老汉,听了女儿的话以后,满脸写满了迷茫,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会成为千夫所指。
更让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又没主动申请成为困难户,上级给送来的温暖也不是自己争取的,为什么谴责的矛头会指向自己?
就在李老汉跟女儿商议着怎么处理那些慰问品的时候,有人敲响了他的房门。
开门一看,见门口站着两个人。
其中一人说:“大爷您好,我们是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最近网上的消息想必您也知道了吧?群众对此反响很大,这件事也让街道办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房子的事儿,街道办是清楚的,今天来呢,主要是核实一下那两瓶茅台酒是怎么回事。”
李老汉把来人让进屋,带他们到橱柜旁,指着摆放在上面的茅台酒瓶说:“喏,酒瓶子在这儿,是我捡的空瓶子。要不信的话,可以去问问老王头,捡瓶子的那天他也在场,能当个证人。”
街道办一起来的另一人伸手取下橱柜上的酒瓶,凑在耳边摇了摇,又打开瓶盖看了看。真的就是两个空瓶子。
先前说话的那个人又说:“大爷,能带我们见见老王头吗?”
李老汉当即应了:“行,这事儿还必须让老王头出面做个证明,否则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从老王头那儿得到证实,这两个茅台瓶子的确是李老汉在垃圾箱里捡的。他们回去以后,马不停蹄地拟好了澄清通报,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
谁知网友们对此并不买账,继续对李老汉进行抨击谩骂,所用措辞比之从前更加严厉恶毒。
李老汉以为经过街道办调查以后,会把这事儿给平息了。从不看新闻的他,跟个没事人一样,依旧早出晚归,捡他的破烂卖钱,直到一些记者找上了门……
——07——
腊月二十九。
早饭后,李老汉拿着耙子提着编织袋锁了门正要出去,忽听楼梯下面传来噔噔的脚步声。他向下张望了一眼,就见几个拿着相机的人走了上来。看这几人胸前佩戴的证件,才知道他们是记者。
李老汉寻思着:记者来这儿干什么?应该不关我的事吧,管他呢,我还是捡破烂要紧。
谁知几个记者却拦住了他,带头的那位开口就问:“您是李大爷吧?我们是某报记者,今天来你家呢,是要找您做个专访。”
李老汉有些纳闷儿:“我又不认识你们,你们怎么认识我?我有啥可采访的?”
记者中有人笑道:“您老如今可是个网红级别的大名人了,不管是网媒还是纸媒,曝光度杠杠的,全国人民都认识你了。我们这次找您,是要做个后续报道,希望您配合一下。”
李老汉的心情瞬间郁闷到极点:“又是那两个空酒瓶子的事儿吧?烦死我了,快走,别指望我回答你们任何问题。”
记者们怎会入宝山而轻返?他们开始调整镜头,纷纷对准了李老汉。
带头的那位把录音笔伸到李老汉嘴边,问道:“网上传言,说您串通老王头糊弄上级调查,还说您在街道办到你家落实之前把茅台酒换了瓶子,请问这是真的吗?”
一向蔫不拉几的李老汉一下子火了,开口爆粗:“妈拉个巴子,这些生孩子没屁眼的家伙净会胡乱放屁冤枉我老李,也不怕遭雷劈死?你们这些媒体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赶紧给我滚!”
带头的那位双手下按,劝道:“大爷您别着急瞪眼,更别爆粗。我们只是来了解实情的,如果舆论真的冤枉了你,我们一定帮您澄清事实,为您扭转乾坤的,请相信我们!”
李老汉快疯了,抡起手中掏垃圾的耙子胡乱挥舞着:“相信你们?信你个鬼啊?这点破事发酵到今天的地步,还不是你们这些媒体推波助澜造成的?”
推开人群,李老汉气呼呼地冲到楼下,却不曾想,楼下又来了一伙媒体人把他给围住了。李老汉连声嘶吼着,状若癫狂:“都给我滚得远远儿的,别再打扰我!”
这时候,左邻右舍加上周边的居民们看到采访车以后,瞧热闹的人越聚越多。
其中就有邻居对李老汉说:“你要是清白的怕什么采访?除非你心里有鬼,家里真有茅台海参阿胶啥的。”
又有人起哄说:“说不定天天出来假装捡破烂博人同情,回到家关起门来喝好酒吃大肉呢。”
更有人说:“能喝得起茅台,何必在乎那点儿慰问品?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也难怪网民们声讨,活该呀!”
乱糟糟的人群中,传出声声扎心的话语。李老汉盛怒之下想要分辩,却忽然发觉自己已经说不出话来。
——08——
李老汉脸色由青转紫,他扔掉捡垃圾的装备,踉踉跄跄地爬上楼去。
不一刻,人们看到他的窗户打开了,一袋大米、一桶花生油,还有一张超市卡从窗户里抛了出来。
花生油四散飞溅,人们纷纷闪躲。紧接着又是两声清脆的响声,声响过后,地面上反弹起漫天的玻璃碴子。
乳白色的玻璃碎片上,有两个纸质的圆形商标,每个商标上,都有两个身披彩带的小人儿,合捧着一盏金杯在飞翔。
围观的人群抬头望向窗口,忽见那李老汉颤颤巍巍地爬上了窗台,然后闭起眼睛,纵身跳了下来。
在人们的惊呼声中,李老汉砰地跌在茅台酒瓶的碎片上,无力地扭动了几下身子,自此寂然不动。而他身下的那些乳白色的玻璃碴子,却慢慢变成了红色……
大年三十。
家家户户门上鲜红的春联洋溢出节日的喜庆,而李老汉家人胳膊上的黑纱却弥漫出祭日的悲伤。
李老汉跳楼死了,真正让他死的人却不是他自己。
他是被人杀死的。杀他的人有很多,但没有任何一个凶手肯站出来承认。
死的人,含冤带屈,死不瞑目。而杀他的人,还在自诩正义的斗士,且沾沾自喜着。这世道,总有那么一些事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篇后语:
本故事虽然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如今的很多报道都存在着反转的可能。有些事件的反转,甚至连著名的电视编剧也意想不到。
需要注意的是,故事只是故事,它跟报道不同。即便一个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是经过联想、烘衬、夸张、渲染、修辞、变更情节等多种方式来完成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表达的只是一个软刀子杀人现象。所以,不管真实事件最后反转到什么程度,我的故事都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