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本文为自媒体墨婵娟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墨婵娟
对中国社会各种关系的浓缩展现和大部分演员的到位表演,使得电视剧《中国式关系》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剧中的丈母娘闫桂英一角火了,引发大量热议。其实以往的很多家庭剧中也不乏更尖酸刻薄的老太太形象,没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大概是因为以往编剧们刻画的大多是婆婆,而这次是丈母娘。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婆媳关系是水火不容的,但是丈母娘和女婿关系往往没那么恶劣。民间俗话: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可《中国式关系》中的丈母娘和前后两位女婿的关系,虽然不像以往家庭剧中婆媳关系那样恶劣,但基本也是和这句俗语背道而驰。
分析原因,剧中的闫桂英在丈夫死后,一个人把女儿刘俐俐拉扯大,一个只剩孤女寡母相依为命的单亲家庭,数十年的生活中会经历多少艰辛可想而知……这种生活环境造成闫老太太外表张牙舞爪而内心极度没有安全感是合情合理的。
剧中,闫桂英只有刘俐俐这一个女儿,所以在女儿的前后两段婚姻里,一直是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的。她爱好听墙根,极度“护犊子”。前几集为了女儿和自己的利益颠倒黑白,撒起泼来刻薄话语不绝于耳的形象被演员李野萍演绎得入木三分。
所以开播以来,很多年轻人在网上吐槽这个身上浓缩了很多中国传统老太太缺点的丈母娘,甚至评价她为“继容嬷嬷后又一个最讨厌的老太太角色”。还别说,闫桂英真和容嬷嬷有点像,容嬷嬷做一切都为了自己在心底其实视作亲生女儿的皇后,闫是一切为了几十年相依为命的亲闺女刘俐俐。
其实剧中霍瑶瑶的父兄比闫桂英这个角色更值得骂,但他们没有让观众吐槽更多。因为很多观众潜意识觉得自己不可能是霍瑶瑶,而马国梁和沈运则很有代入感。进一步也反映出了当今都市中生存空间的无限压缩下,很多年轻人对于未来不得不和父母同住的一种恐慌和无奈。(为了叙述方便,下文把家庭中长晚辈同住统称为“婆媳同住”)
很多人认为婆媳天生不和,是由于“两个女人争一个男人”局面引起的同性相斥。这确实是一部分原因,因为女性心思情感更细腻,更容易因情感问题起争执。小墨昨天还看到一则新闻:一婆婆雇凶杀了儿媳妇,起因便是因为看到儿子儿媳恩爱有加,受到了刺激。
当然这只是个别极端案例,但巧合的是,这个婆婆也是单亲家庭。从以往的很多事例来看,一些单亲家庭的母亲更容易对儿女的控制欲和占有欲比较强烈(请勿对号入座)。好在剧中的丈母娘闫桂英虽然也十分护犊子但不至于如此极端。小墨读了上述新闻甚至有点同情闫桂英,同样是命运多舛,生活不易,人家闫老太太至少思想没有这么极端。
其实,很多时候控制欲和占有欲只是婆媳天生不和的一部分原因,仔细想想,更大一部分原因实则是婆媳同住引起的。不说以往的各种家庭剧了。现在你随便上一个网络论坛,都能看到家庭版首页常被婆媳不和的帖子霸占,根源也往往是由婆媳同住引起。
想想也能理解,两个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年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都差异巨大的陌生人,却要天天住在一块儿,而且这种同住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乎半辈子,发生矛盾实在是很正常。除非有一方特别能压抑自己,特别能忍让。但这种忍让其实对哪一方都是不公平的。
想想我们的大学时光,即便是更容易沟通的同龄人,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同住一个宿舍也没那么长时间,都经常会发生一些小矛盾,甚至也会有一些极端案例,例如马加爵案,黄洋案和更早的朱令案。何况上一辈和下一辈同住呢?有人会说:不和父母同住不就得了,这对于很大一部分人在现实中太难实现。
一来,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不说通常有着顽固思想的父辈们,就是很多被“百善孝为先”或“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些思想教育灌输良久的年轻独生子女,很多也会在心底倾向于认为不和父母住在一块儿就是“不孝”。
住在一块儿处得好的也有,像上面说的新闻里那样婆媳处成敌人的也不多见。但更多的是处出一堆矛盾,原本不属于这个家庭的一方:儿媳或女婿,不得不经常压抑自己以便维持一个表面上和谐局面。
加上现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年轻人本身就活的比较压抑,久而久之,多重压抑必然会寻求一个爆发的出口,无论这个出口是外遇还是经常不愿回家,还是最终抑郁,都会影响夫妻关系和家庭和睦。小墨认为现在大城市多发的产后抑郁往往和“婆媳同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来,中国的房价也确实太高了。和父母住处保持“一碗热汤的距离”是很多人所提倡的。但对于大多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年轻人来说,以一辈子还房贷的代价才有可能买得起一所小房子,哪里还有更多空间容身?
和父母挨挨挤挤磕磕绊绊的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家庭矛盾也就随之而来。前一段时间微博有个热门话题叫#美媒关注中国人不愿结婚#,评论里相当多的人不愿结婚就是认为婚后婆媳同住生活质量会下降。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似乎唯有房价下跌买大房子,但房价能否下跌,下跌后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这又是一个讨论议题了。
你对婆媳同住有什么看法和好的解决之道?欢迎来评论里和小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