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艳阳高照,气温宜人。梅县区作家协会一行20多人,分乘7辆小车,兴高采烈前往遐迩闻名的银窿山茶园采风。银窿山位于梅县区西阳镇白宫,层峦叠翠,主峰高达1357米,是粤东第二高峰。山顶有一个纵深莫测的岩洞,传说明末皇族藏银于洞中,并与志士在深山经营生息,准备反清复明,因而得名。
银窿山土层厚,草木茂密,土壤肥沃,终年云雾缭绕,非常适宜种植高山有机茶。
小汽车从梅城出发,浩浩荡荡到达白宫鲤溪村,沿着3米多宽的水泥道蛇行着上山。走了十多公里,大约900米高处是25度以上的陡坡,小车全部停在岔路旁。年岁大的乘越野车,其余徒步。举目眺望,万山葱茏,三县村庄尽收眼底。近处是银窿山茶园,一垄垄茶树,青翠欲滴。年轻人情不自禁地打着“啊嗨-”。
微风飘来一阵茶香,可隐约听见机器运转的声音。眼前一座几百平方米的大厂房,这就是银窿山茶厂!门坪摊开刚采摘下来的嫩绿茶叶,在秋阳下蒸发水分。厂房内,有序放着大小不一的各种制茶机器正在运转。据介绍,制茶有多道工序。首先要晴天采摘茶叶,立即进行萎凋和晾青。萎凋也叫晒青,在阳光下撒开晾晒,茶青中一部分水分和青草气散发,增强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紧接着是晾青,将茶青摊开在阴凉通风处,使叶子散发热气,降低叶温以恢复叶子的紧缩状态。第二步是做青和杀青。做青是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由碰青、摇青和静置三个过程交替进行。把茶叶置于摇青器具中,通过转动,茶叶与机械摩擦,造成叶细胞损伤,使茶多酚酶促氧化,诱发香气,形成茶所特有的香醇品质。但要结合天气的温度湿度,密切关注青叶回青。杀青,也叫炒青,是用高温杀青,先高后低,闷扬结合,多扬少闷,控制茶叶色、香、味的形成。第三步是揉捻,使茶条形成美观外型;茶叶内含物渗出黏附于叶面,使茶叶色泽油润。最后是机械烘干。彻底破坏残余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氧化,形成产品。
师傅热情给我们介绍制茶工艺,并现场泡茶给我们品尝。制茶要有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方能制出香甘醇滑的好茶。泡茶也很有讲究,茶的水温,因茶而异。绿茶水温90为宜,随泡随饮,不宜“顿茶”。银窿山清泉,煮沸冲进壶内,清香扑鼻,沁人肺腑。师傅用洁白的茶杯给我们斟上,每人一杯。先闻一下,浓郁香气;轻含入口,甘甜舌根,香入鼻孔。真是“三杯香茗醉,两腋似生风”!作家们纷纷赞扬银窿山茶名不虚传。
银窿山茶园除了新种的茶树,还有许多古茶树。2009年,在银窿山海拔1111米至1357米的皇屋坪、玉玺石和银窿顶一带保护、开发明朝皇家古茶树资源,并规划了两千多亩的海拔1000米以上的银窿山茶园,同时组建了梅江区银窿山有机茶科技园和银窿山皇家古树母树品种保护园。古茶树叶脉比现代茶树叶脉多而密。我们对古茶树很有兴趣。时间已到中午十一点半,我们沿着坎坷的原始林道往厨房方向走。钟总介绍原始林中的古茶树。大家忘却饥肠辘辘,攀爬着钻进茂密的林中调研、拍照。
这里的厨房是用竹木搭建的,几位工人正在用柴火大锅做饭。作家们来到这里,有点回归自然的感觉,异常新鲜有趣。主人端上一杯杯香气扑鼻的热茶。口感似比茶厂的茶更香更甘甜更醇滑。有人笑道:“哈哈,皇家古茶树的茶更香甘滑啊!”主人回答说:“你现在喝的茶,跟上午茶厂喝的茶是相同的。”文友补充说:“可能是他渴得很吧,所以感觉这茶特别香甘滑!”
今天是中共梅县区作家协会党小组成立兼采风活动,党员作家选举钟总为党小组长。这次活动,取得政治思想和银窿山茶文化知识双丰收。有诗为证: 程乡文苑党旗红,插上茶园遍九峰。 云雾精华凝圣叶,银窿茗誉冠群雄。
(2018年10月1日于金草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