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需要通过不断检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基本信仰,以消解自己的专家地位,避免把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念强加给求助者;而且要给予咨询活动更大的弹性,与求助者一起构建新的故事,新的人际关系,新的生活。
前四天我唠叨了挑战现代心理咨询的四个后现代理念:构建、叙事、权力和话语。正是基于这点,心理咨询在被“破”之后又“立”了起来。在我眼中,所谓后现代心理咨询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建构过程。
我们都不仅无法做到价值中立以及保持客观冷静的科学态度,而且总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事件的经验以及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来解释当下的处境,形成自己的故事,并通过不断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来重塑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关系。我们对自己周围世界的理解是在语言中展开的,语言就是现实本身。语言的意义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行动者赋予的。行动者怎样使用语言,语言的意义就怎样表现。具体到心理咨询而言,咨询师对心理咨询活动的解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每一次解读都会产生新的理解,并同时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从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咨询师只有不断检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基本信仰,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处境,承担咨询的责任,推进咨询活动。
咨询是一种对话,是咨询师与求助者相互建构的过程,它是变化的、流动的,不为哪个人所单独拥有。不仅咨询师影响咨询过程,求助者也影响心理过程。咨询过程无法预先设定,它是咨询师与求助者相互沟通交流的结果。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不同理解视角在咨询过程中相互碰撞,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很难说某种理解视角比别的视角更好、更合理。心理咨询不能简单地视为逻辑推理,而应看作在特定的处境中确定怎样继续的过程。
求助者拥有与咨询师不同的视角并不意味着就是问题,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观察理解的角度。每个人对自己周围世界的解释都是依据自己的经验,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中。咨询的目标,不是试图界定和消除求助者的困扰,而是为求助者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其能够从新的不同视角审视自己的状况,构建自己的故事。为达此目的,咨询师就需要通过不断检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基本信仰,以消解自己的专家地位,避免把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念强加给求助者;而且要给予咨询活动更大的弹性,与求助者一起构建新的故事,新的人际关系,新的生活。
心理咨询过程中充斥着权力。咨询师在分析和界定求助者的问题,确定具体个案、咨询方案以及指导求助者消除困扰过程中,就是在借助于将自己的分析逻辑标准化、客观化的方式行使着特权。权力的行使与知识的标准化分不开。显然,心理咨询不是简单的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沟通交往,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处境中,受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实际上,现代心理咨询追求的客观、普遍、一致的心理咨询方式本身就是权力行使的结果。无论咨询师还是求助者,只有借助于不断检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基本信仰,才能与主流文化抗争,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