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路上2|我的视界 我的中国

  祖国西部的一个小乡村里,这是穷省,穷市,穷区,贫困村。

  扶贫政策自然也到了这里,这个地方似乎也有了一些改变,至少平整的水泥路修好了。别的似乎没有什么了。虽然老人都仍然种着那几亩地,但一个好时代给了后辈们进城打工的机会。老人们也有了些散钱。

  小胡子对着熟悉而陌生的地方,心中百感交集。坐在汽车里,享受着平坦的水泥路。看着不断后退的树木杂草,渐渐的出现了些熟悉的树木,石头。要到了!我这独一的家乡。

  家里的老人总是挂着笑脸,苍老起皱的面容充斥着一股喜悦。确实太久没有回过家乡了……

  当传遍方圆数里的广播响起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吃起饭来了。天还亮着却都早已经吃完了晚饭,这是一直以来的习惯。可能只是为了省下电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吃完了晚饭后,看看远处的天空,看看那曲折蜿蜒的小路一直到那竹林里消失不见。深呼吸时能感觉到自然的气息,近些年却也不可避免有了些许尾气。

  在竹林的另一边,头发斑白,身着白色衬衣的老人杵着一根“便宜货”——那是根不知何处捡到的棍子。他正在缓步走来。小胡子看着他,远远地就已经激动得打招呼。

  这是他为数不多的祖辈,而这老人正是他最亲近的一位。已逾耄耋之年的他只有一个远嫁的女儿,唯有逢年过节才可能来看看他,孤独是他的常态。与他同时代的人走得不剩几个了。而那些六七十岁的“小孩子”与他总是没什么可聊的,沉默也成为了常态。

  世界正挤压着他最后的空间,背后什么都没有了……

  眼见世界要将其遗忘,不知从何处照来了一道光,那是温暖的光线。

  有政策下来了,老人有高龄补助,身为无依靠的贫困户,独居老人,一个与土地相伴一生的人。各种补助加起来每月也有千元了,虽然不知为什么有时少,有时多。但这的确是一道温暖的光,照亮了这苍老的心房。

  一位不识字的老人,怎么知道这政策?也许是在某天的闲聊中得知,也许是村里的干部告知。各种条件自然符合,各位基层干部也帮助办理手续。

  可一位近百岁的老人怎么取钱?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有钱?这只有找那六十几的小子了。读过几年书,也有着手机。这不,在银行登记电话不就用上了?

  老人不会用手机,也舍不得买手机,所以取钱时总是去提醒他,而这六十多的小子就是小胡子的爷爷谭胡子了。

  老人取钱时是什么心情?他或许不知道是谁?不知为什么有钱拿。

  他也许只知道一个词:政策

  什么是政策?也许不知道。谁定的政策?不知道。

  老人踏实了一辈子,穷苦了一辈子,那些肉贩几乎不卖的“槽头肉”就是他自己愿意买的佳肴了。

  他也许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哦!

  这是党的好政策,这就是党的初心!

  好日子就是这样了吧?也许吧。

  可惜人心隔肚皮,世事难料。老人自己去取钱,要走一个多小时,有一次半路头晕,一头倒在了路边的石头上,血流满地,静静的躺在路边。

  等到谭胡子知道时,才连忙请一个三十多岁的有车年青人送去医院……

还有以后么?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但是请记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活动传送门:

https://www.jianshu.com/p/5510d62f613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周任务没完成,只做完了一项。 在连叔那里已有反思,下周任务减半。 周一:正常 周二:正常 都没好好练 周三:送小...
    良辰美LiangChen阅读 178评论 0 0
  • 地点:北苑红楼 摄影:李圣泰 红楼,这是每个北苑学子最为熟悉的教学...
    2268c1730759阅读 1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