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一次出差,同行的前辈带了一本《追风筝的人》,路途中无聊时拿出来看。看到那本书名,旁边的一个同事惊呼出声,“我看过这本书!”同行的前辈来了兴趣,虽然是名著,但他实在了解的不多,之前也没看过书评或内容简介,于是他饶有兴趣的问起刚才出声的那位同事书里主要讲什么,好不好看。结果同事愣了一会,只是回答说“还不错……”当时我也惊了一下,因为去年我刚读过这本书,但关于内容却只有一个模糊的映像了,如果让我回答,我同样答不出来。
我想这是大多数人的读书常态:读完就完,完了就忘。当别人问起时,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话来,只会说“很有趣、值得读、还不错”之类的废话。从今年起,读过的好书,我都会写书评,这样的状态有所好转,但离真正消化书里的内容还差的很远,写的书评质量也不高。
最近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才惊觉自己的读书方法有问题。奥野宣之是日本有名的“笔记本作家”,她主张利用笔记本把书真正消化掉。在这以前,我肯定会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在我的认知里,读书笔记就是摘抄原文重点,可能是因为上学时代对考试的厌烦,我一直很讨厌看全是重点的书籍和笔记,以至于后来看书就不再做笔记了。在看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后,却颠覆了这种认知——原来读书笔记不是一味的摘抄,还需要写下自己的评论和感想;更重要的是,读书笔记记录的不是书中传统意义上的重点,而是要记录能让自己心动、能激发自己感想的东西。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重点在于介绍如何用笔记本把书真正消化掉。此书中主要详细介绍了奥野宣之创造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即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
本书中所讲的读书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1.如何选书
作者推荐的方法是“随想笔记”,即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比如看到路边的广告、看电视或是与朋友聊天时,都会不时的闪现一些灵感,用随想笔记记录下这些偶尔的小灵感,就能作为日后选书的依据。
2.如何购书
作者推荐的是列购书清单,在笔记本上把想读的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都记录下来,以避免盲目购书。
列购书清单有两个好处:
①可以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意识
列清单的过程可以确认想读此书的原因,也可以更进一步了解书的简介、体裁等内容,不同的目的和体裁会让人选择截然不同的心情、方式和要求来读书,从而对读书的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②能帮自己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随着购书清单上书目的增多,自己更偏好哪一类书籍就一目了然,以后则可以有意识的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书,同时也可以避免盲目购买自己不太可能读的书。
3.如何读书
如何读书是此书的重中之重,作者推荐的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具体做法是在笔记本上记录读书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摘抄触动自己的内容,再在摘抄的原文下写上自己的评论和想法。此方法有三个好处:一是能加深记忆,二是能加深理解,三是能为日后写书评和文章提供素材。用这种读书方法,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性思维的飞跃。
4.如何活用
“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那么购书清单就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
这个比喻很棒,如果我们烹饪时只是切好菜就放任不管,那么我们什么美食也吃不到,同理,只是做好读书笔记,而不让笔记升华成自己的知识,那么我们什么也收获不了。所以读书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利用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一是不断的重读笔记,这就是那句老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二是写书评、文案、演讲等等,就是要把读书笔记用说或者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可以检视你对书的内容的掌握程度。
不得不提一下,本书写的非常严谨和周到,作者在书中也详细写了实用的读书笔记检索方式,以利于在读书笔记越来越多时,迅速的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甚至还贴心的总结了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读书技巧和26款写读书笔记的实用工具,是不是很细致?
有一句很有名的话:都说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同样,读完多少本书也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书中的知识、看书时的想法和收获。《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实用的工具书,希望你也能从中有所启发,看尽书中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