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漠之风
清晨,天空一片灰蒙蒙,淅淅沥沥的小雨不紧不慢地飘着,没有一点想歇息的意思。想到今天读书会的主题,我不由地笑了,这老天爷还真给力,是对西窗人“坚守”的考验,还是为读书会的主题增加一些实证的氛围?只是不知道,在这样的雨天里,大家是否还能如期到达栖霞十八盘的深林小屋。看到如石版主一切按计划进行的留言的那一刻,突然感受到做西窗人的那份儿坚定和淡然。
雨,一直不停地下着,把天地万物洗刷的干干净净。一路上,我们这辆车里,山妮的恬淡,海格的稳重,叶导的爽朗,加上我的无厘头,温馨而自然。看来,尽管都是红尘中人,但心似乎还是没染太多的尘埃,这大概也是共同对隐士话题感兴趣的原因吧?
第十六期读书会的阅读书目是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和张剑锋的《寻访终南隐士》,可能是对灵性的东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吧,一看到帖子就特别渴望参加,但因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课程,心里真的很纠结,一直没有跟帖去还是不去,就这样拖着,冥冥之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课程要开始的前一天,突然接到延后的通知,我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哈哈,原来心想事成并不是一种奢望啊!《空谷幽兰》已经看了两遍,又赶忙订了《寻访终南隐士》,连夜攻读,这一切做完,心里踏实多了,至少在大家探讨的时候还能插上几句话吧?
读书会的场所坐落在群山环绕的一个农家乐小院,周围青翠欲滴的山林一片静谧。窗外飘着小雨,窗内飘着茶香,当大人们还在忙碌做准备的时候,雨中了悟的女儿和自己的同学已经拿着书,开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心灵交谈,大人间的谈话对他们来说,好像没有丝毫的干扰。心若静,尘自飞,孩子们的专注不得不令人敬佩。
参加读书会的大多是西窗的元老,听着他们各自对隐士现象的见解,我不由得感叹,社会无论多么浮躁,还是有很多人能在生活的漩涡中保持着一颗淡然、宁静、祥和的心,这不也是隐士精神在现实中的写照吗?古人曰:大隐隐于市!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真正的修行不是在深山,不是在古刹,而是在实实在在的关系中!谈到对两本书的看法,大家一直都推崇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一看书名,就让人对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比尔。波特,作为一个对中国汉学颇有研究的外国人,用他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中国隐士的历史与现状,表达的是对隐士虚怀若谷的胸怀以及素心如兰情操的敬仰。而张剑锋的《寻访终南隐士》更侧重于终南山隐士的现状和对修行境界的探讨,似乎有点过于直白的追随,不免让人产生商业操作的嫌疑。但他那清新飘逸的文字,对我还是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究竟什么是隐士,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我认为,隐居也罢,求道也罢,逃避也罢,说穿了只是一种独立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生活方式而已。古人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治天下”,是仕途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作为一介草民,我只需要在现实的嘈杂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净土,让疲惫的心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憩园,既是红尘中人,就坦然面对红尘中的俗累,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隐呢?心若静,尘自飞,心若安,尘自乱,有道是“心作天堂,心作地狱”,一切来自于心,让心安住于当下,红尘也是天堂。
午饭后的观景,似乎是在给自己一个做隐士的体验机会。连理树下男女的对话,投射出的是不同的心态,男人看到的是缠绵后的结果,女人联想到的是爱情的凄美,没有什么对错,只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对情感的不同体验。徜徉在细雨霏霏的山路上,远处的云雾一片朦胧,如梦似幻的画面不由得令人想起烟雨江南的温婉,大山的厚重在嫩绿的山色里化为一缕柔情,轻抚着被尘世忽略的自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昭示着造物主的大爱,心若静,尘自飞;心若安,尘自乱。放下对外在的渴求,倾听来自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像此刻,喜欢搂菜的搂菜,喜欢摄影的摄影,让心安住于当下,不也是一种隐士的境界吗?以前总好奇隐士和求道者为什么要选择孤独的隐居生活,当置身于这样一个天地大美的氛围的时候,我才体验到与清风作伴,与明月为友的那种豪气与自在,心若静,尘自飞,天人合一带给我们的是心灵上的宁静与祥和。
雨,一直在下,无染的山,无染的树,还有路边那一片无染的粉红色槐树花海。这样的雨天,无法在林荫树下漫步,无法看到夕阳下风车在高山之巅飞转的瑰丽奇观,但无染的心照样是每一刻都在享受大自然,山色的温润,风声的空灵,细雨和花草树木的喃喃情话,错过了夕阳晚照,却看到了云雾缭绕,得失之间又有什么呢?第十六期读书会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心若静,尘自飞;心若安,尘自乱;快乐或痛苦都与别人无关,打开大自然这本书,我看到了隐或不隐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一切取决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