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标题也可以改为 做事(当然包括学习这件事)开始的时机。
正如人们会基于相同的原因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同一句话,人们也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进而因此采取不同的行为。
所以对于一句话如何理解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你接下来将要付诸的行动。那么关于"世界并不完美"这句话,比较好的一种理解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世界并不完美 > 我们不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得完美,只可能无限接近它 > 我们在决定了作这件事情时就不该在准备阶段耗费太长的时间,因为你不可能将它一步到位 > 有了雏形之后,或者说完成了第一步之后,接下来应该做到持续性地改进。在之后的时光里一旦有了新的改进方法,简单评估之后就付诸实践,切忌放任之。
我们应该寄希望于持续性改进,最终达到目的。一开始的尽善尽美基本是没有可能性的。我们不是在将人送入太空,即使是送人进入太空,之前的大量也是在大量的改进过程中。完美的设计+按部就班的实现基本是天方夜谭。
真正接受了事情难以完美这个前提,你就可以在作事情的时候保持强大的耐心,在做事的时候相信只有经过不断改善,事情才会趋于完美,进而每次修改时不再选择敷衍了事,因为你知道小的改进积累起来会造就近乎完美。因为接受了事情难以完美,所以会立即行动,不会被所谓的完美计划束缚住手脚,行动力暴涨。而碰到烂项目或者做坏的事情会保持一颗平常心,抱着不放弃的心态持续不断地改进,这就是所谓的重构。
所谓的'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这个观点,算是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行为的典型之一。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有人因为无法做好而选择不做,选择迟迟不开始,一直处于寻找最优解的阶段(即找到最佳方案才动手),相信读到这里的朋友已经知道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这句话如何搭配本文中心思想里的那句话,相信能矫正不少人的认识了。一次性做好与做出来之后持续不断的改进从而最终的最好,本人相信后者才是正确的答案。
现在的影视作品,畅销书籍基本都有路人甲几十年始终如一的努力不及主角半个月的所谓秘籍招数,这得给多少人造成错误印象,让那帮三观不稳的未成年人总是寄希望于寻求所谓的秘籍,妄图找到所谓秘籍之后才开始行动。这样的后果只能是持续的原地踏步,毫无进展。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的想法也是,即使面对同一问题,今天的英明决定在第二天看来可能就愚蠢至极了,但这并不代表第一天的思路就毫无价值,因为思维是具有传承性,不能因为第五个馒头让你饱了而觉得之前的四个馒头白吃了。而且在完成目标是有一个周期的,你只有到了那个阶段之后才会发现之前完全无法预料到的问题,到那个时候你才能知道你上一步的设计和决定是否合理及正确。而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除了经验之外,就只剩下上帝他老人家了。所以如果真的想做成某件事,你最好现在就开始行动, Begin Now!
脑内山水千万里,不如脚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2017-10-3补充)
参考书目
《把时间当做朋友》
关于参考书目以及挪动到专门的章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