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总是本能的希望孩子喜欢阅读,而且自己在网上给他买了大量的书。但实话实说,这些书有的他感兴趣,另外也有很多是他不感兴趣的,就在那里搁着了。
以前我把阅读兴趣这个事情的着眼点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他看书的时候我会特别满足,他玩的时间长了忘记看书的时候,我就有种想提醒催促的蠢蠢欲动。
现在我这方面的冲动很少了,因为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热爱阅读的习惯,就真的觉得书中有很多宝藏的感觉,不仅看,还写读书笔记。现在我相信,在这样的熏陶下,儿子不喜欢阅读是不可能的。至于过程中的细节操作和个别反复,我不担心了。
最近我还喜欢上了用APP配乐朗读,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自己热爱阅读的同时无形的影响了儿子。
昨天天儿子练字的时候,我在旁边朗读我的心理学方面书,我没在意他是否听着。晚上睡前,他特别认真的和我说:“妈妈,我现在有点害怕黑,我听你读了要直面恐惧,但我直面不了。”我安慰他之后,也意识到,原来我朗读的内容,儿子听进去了。因此我突然觉得要扩展自己的爱好。儿子喜欢名人传记,其实我也很喜欢。我喜欢那些真正的名人传记原著,而不是青少缩减版。刚好这样读着,也能对儿子有更好的影响。有些书我希望他读,但是他兴趣不大,那我不正好通过读来影响吗?当然我也最好感兴趣或者说看着看着能够发现书里的有趣点。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一方面是一起共读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书,并讨论引导,另一方面是孩子不感兴趣或者觉得难度大的书,家长自己先感兴趣后,自己先来有声阅读,这样相当于给孩子先影响着,慢慢渗透。以往对于后一部分的书,我经常就放一边了,看来需要继续改进。另外有时我会想:这样家长是不是太累了?需要强行把自己的兴趣扭转?其实不是的,家长是想将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到孩子的,那么干说道理是没效果的,书籍恰好是个桥梁。我们通过自己先行阅读这部分书,与作者共鸣其中的价值观,其实也就影响给孩子了,这里有个重要的操作就是对孩子要没要求、没要求、没要求。让影响潜移默化的发生,让引导无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