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管的小孩”,是每一位教育者都会遇到的对象,是会遇到的问题,更是会遇到的教育困惑所在。陶行知先生和李镇西老师分别给出了对待“难管的小孩”的方法与措施,值得我们每个教育者来读一读,学一学。
陶行知先生说:“这些难管的小孩,有时是被称为劣童或者被称为坏蛋。怎样解决呢?(一)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一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愈难管了。(二)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三)体力充足,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四)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五)即使是真正的坏蛋,我想开除出去,无人指导,更要变坏。倒不如运用团体制裁,以纠正其过失。(六)此外还有身心上有了缺陷的小孩,那是要医生及心理专家医治。(七)曾经受过特殊折磨而起了对人之反常态度,则先生及同学之同情照顾为不可少。”
李镇西老师将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归纳提炼为这么几个原则:第一,相信孩子;第二,分析原因;第三,转移精力;第四,反思方法;第五,集体惩罚;第六,专家医治;第七,同情照顾。
“相信孩子”,牢牢刻进我的心里。对待难管的孩子,也就是对待后进生,陶行知早在九十多年前便为我们探究出一条可行之路。对待后进生,我们应该从主观态度上转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相信孩子,而且是无限的相信孩子。我们曾听过“南风效应”,它深刻地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感化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南风效应让我们意识到,对待后进生,我们改走温和、柔性的路线。
孩子年少无知,尤其是十来岁的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教育也就成为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我们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妈妈,我越来越体会到,面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我们最好对他们多一分相信、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尊重,让他们自发自醒。记得,在今年六年级毕业典礼联欢会上,有几个孩子分享的是,老师对他们的理解,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且分别回忆了当时的那些场景,感动一直留在他们的心底,那天将感动化为温暖的泪水,定格在我们每位老师的心里。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让人难以忘记,又让人读来怦然心动且若有所思。学生打人了,陶老没有批评,没有叫来家长,而是用四颗糖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表扬了孩子的守时、尊重人、正义感和勇于认错。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严格也好,温和也罢。其实,每一个难管的孩子背后,一定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的,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需要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很多教育的规律,学习教学的技能,学习一些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当我们手握教育教学的“金钥匙”时,对于那些教育中遇到的难管的孩子,我们总能将问题迎刃而解,也许能将孩子们带入教育的伊甸园,那是何其的美好。
蒙台梭利在《儿童的秘密》中写到:“真正发现孩子、了解孩子,在生活中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而自由的环境,让孩子适时、适性地自发成长。”孩子离我们很近很近,但是我们离教育孩子的理论却很远很远。不管是难管的孩子,还是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孩子,他们都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孩子,关键在于,我们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是正面教育,还是负面教育?
张文质老师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写到:“用你的力量去做你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你努力去做,做多少算多少。”谨记于心,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