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日: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烦躁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病有三种,一是太阳阳明,二是正阳阳明,三是少阳阳明。
太阳阳阳明,是脾约。就是脾的水被抽到没有水用了,叫脾约。
正阳阳明,是胃家实。正阳明是邪气直接到阳明区块,阳明是一个多气多血之腑,就是很会发热,他最直接就是用发烧来跟病毒抗争,因为发烧的温度太高了,所以消化轴烧干了。这是正阳阳明。
少阳阳明,是津液不足的大便难,少阳病本来就是不可以汗吐下,下利小便。可是,少阳病如果用了汗吐下跟利小便的话,这个人的三焦水道就被抽干了,那就没有东西灌溉你的消化轴了,于是就干在那里了,就是大便难。本来少阳病是不可以用到这种丧失水分的方法的,已经是有一点化热的病了,于是最后“胃中燥烦实”。
张仲景这个胃家也好,胃中也好,不是现代的肠胃的胃,张仲景的份寒论的胃指的是消化轴全部,大肠小肠、十二指肠、盲肠也是。
张仲景《伤寒论》的太阳、阳明、少阳是有一种好像跟天地之间的量相对应的关系,就是三阳-二阳-一阳。太阳就是阳气最旺盛的三份的阳,正阳就是二阳,少阳就是一阳。
阳明病在发生的时候,它的抵抗力这个力道称之为阳。如果这个人抗邪的力道非常强,我们叫做三阳,如果抗邪的抵抗力道是普通的强,叫做二阳,如果抗邪的抵抗力道是蛮虚弱的,叫做一阳。
当一个人抵抗力分成上中下三等的时候,一个有上等的抵抗力的人,就是三阳齐全的人,是他的阳气很够的人,他的这个阳明病,不一定需要发烧这个动作,因为抵抗力最强的人是不一定需要发烧的,他发烧其实是抵抗力有点不够的人,就是二等的人才会用到发烧这一招。当一个人,他的抵抗力很强,病邪进来他就直接调度抵抗力去攻击这个病邪,只是在调度的过程里面,会从消化轴抽水。所以这样子的状况那个人发烧不一定会很严重,他不一定会呈现出这个阳明病患者的那个发高烧。但是抵抗力他是要消耗东西的,他会消耗你的水气,所以即使是一个抵抗力强的人,他还是会弄到缺水,会形成一个脾约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