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朱洪杨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班级:14050243
团委老师:任雁
班主任:田海燕
职务:班级学习委员
获奖经历: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一篇
发表4篇国家级论文
获得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明型专利一项
获得8所985高校拟录取接收函
第七届校长奖章获得者
2014-2017连续三次获得综合素质一等奖学金
2016美利信一等奖学金
2016国家奖学金
2016年校园十大青年人物——全能人物
2017单项奖学金
2017航天公益奖学金
2017年山西省第十五次团代会本科学生代表
两次校级团员标兵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山西省三等奖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S奖
主讲《红楼梦》发表国家级评论文一篇
朱洪杨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初来中北的萌新来说,可能只是普普通通的三个字;而对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而言,他是一位神一样的存在:本科三年几乎拿遍了全校所有的奖学金,累计达到3.3万元;连续三学年成绩排名专业第一、综合素质测评专业第一。理工科学习上已经“超神”的他,文学造诣也毫不逊色。大神究竟是怎样炼成的?理工男缘何对文学如此执着?让我们一起走近全能人物朱洪杨,一起聊聊前进的这一路上的风景。
1
从0到1,只差一个目标
高考那年,朱洪杨以高出一本线四十分的分数考入中北,这个成绩在他的高中班级中并不算如意。八月份,他一个人来到中北探路,公交车一路向北,越向前走,他心里就越不安和失落。他告诉我们:人总是会在一定时期陷入迷茫。初入大学时,感觉自己总是在忙,既想在学生会做出一番事业,又想在社团中发展自己的爱好,却奈何精力有限。正如朱洪杨所说:“两手都去抓,两手都不硬。”比起“广撒网”,更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所以,早在大一期中考试后,朱洪杨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专攻学术。大一下学期,他确定了保研的目标,大二下学期又确定了读博的目标。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可以说朱洪杨在万花丛中选择了最枯燥的那一朵。漫漫科研路,本以为偏爱文学的他很多时候会舍不得放下人文书籍,他却说一切恰恰相反,真正让他拿起来就放不下的,是那些外人看起来十分枯燥、但在他眼里最灵动的学术问题。
2
谁说理工男不能多爱文学一点点?
人们常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放弃自己的兴趣或者爱好,朱洪杨也不例外。在高中文理分科之前,朱洪杨更倾向于文科。然而,由于“文科腿短”,又考虑到将来的就业问题,他最终选择了成为一名理工男。在大学时期,因为坚定地选择了走学术道路,他更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舒展自己的人文情怀。尽管如此,在学业之余,他还是会抽出时间来读书。他不仅熟读《明史》《昭明文选》,同时对《红楼梦》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在《成长》杂志上投红学点评论文一篇,2015年秋季登上润学讲坛,主讲《红楼梦》,与大家分享红学心得。朱洪杨对人文情怀的追求就像是春雨,虽然细细如丝,但是却润物细无声。
图为朱洪杨在进行关于《红楼梦》的讲座
3
天性馈赠的礼物是“坚持”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朱洪杨总是把“坚持”作为自己的第一准则。在他看来:在确定好方向后,就应该为之努力。谈及学习方法,他说:“应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还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态度问题,更应该戒骄戒躁,沉下心来。”他的坚持,不仅是在学业里,也延续到了生活中。热爱体育运动的朱洪杨,在长达四年的日子里,无论冬夏,每天都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去跑步。关于坚持,他还提起了一件小事: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他看到献血车上的条幅上写着“无偿献血,无尚光荣”。这里出现了一个错别字,应该是“无上光荣”。当时朱洪杨就向献血车上的工作人员反映,又联系了相关部门的人员,一直反映到了献血车的制作厂家,终于得到了制作厂家的反馈,而且最终修改了过来。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在很多时候,小事情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和原则。
4
保研≠高枕无忧,科研的路还要走很久
在陆续拿到8所985高校的offer之后,朱洪杨最终选择了电子科技大学。提起对学校的选择,他不在乎学校的名气,更看重的是他所追求的科研氛围。面试时,来自双非学校的本科生有七十多人,却只要一名,而他就是这万里挑一的那个人。他坦言,面试时有很多老师不了解中北大学,他在耐心解释的同时也意识到,无论是学校还是个人,在变得被更多人认可的道路上永远不能停歇。保研之后,朱洪杨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暂时没有了学业压力而变得散漫,他还像从前一样,泡实验室、泡图书馆、跑步,一项不落。同时,他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方向的阅读一些文献,为硕士时期的科研之路打下好的基础。
谈及硕士毕业后的打算,朱洪杨还是坚持自己大二时的目标:继续攻读博士。而他这一路上的坚持,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功名,他只是想保持自己的本心,顺着自己选定好的方向,一直走下去。
@同窗好友——张厚浩
作为一同从山东来到中北的老乡和三年多的挚友,我很难完全客观的去评价朱洪杨,三年多的本科时光,他自始至终都在奋斗,他的点滴努力我都看在眼里,同时也在深深激励着我。他的见识、判断能力与他的年龄并不相符,在身边大多数人还在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一条鲜有本科生的道路——科研道路,他所获的成绩也的确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他的自控能力很强,去宿舍几乎找不到他的人,因为他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所以看到他三年均分专业第一丝毫不觉着奇怪。和朱洪杨相处的这三年多以来,我发现他并不是只会学习,更多的是追求全面发展,体育、文学、交际都很在行,同时也是很有情调很有趣的一个人。他很务实,在保研阶段,我问他你明明有条件可以选择比电子科大更有名的院校,为什么还要坚持成电。他告诉我,电子科大虽然学校名气不如top10的院校响亮,但是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实力很强,很适合我去做科研。在现在以名气至上的氛围里,他的这份坚持和追求着实让我为之动容。再过不到一年就该毕业离开中北,也借此机会祝福一下我的好友:愿你的科研梦想可以顺利实现,愿你依旧坚持自我,加油!
@采访记者——田冬悦
第一次见到朱洪杨学长,我认为他是个严谨但是却不失风趣的人。他是很随和的,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总是细心地回答,没有一点架子,也很乐意与我们分享他所遇到的琐事,同时他也很热心,会交给我们许多的有用的东西,与朱洪杨学长的谈话使我受益匪浅。
@采访记者——韩小语
开学之前就听说了朱洪杨很厉害,心里对他的印象一直都是“学霸一定很高冷的吧”。这次很幸运能够采访他,见他的第一眼就打消了我之前对他的猜测——他一点都不高冷,相反,他很随和。他坦言喜欢规划好要做的事情,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种“一切都在我掌控之内”的感觉。同为山东老乡,我能够体会到他刚刚来到中北时的那种迷茫,而他现在的成绩也跟他这三年以来的付出分不开。
中北大学青年媒体中心
总编辑:赵海龙
文字:韩小语 天冬悦 李书阳 孙晓宁 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