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小的时候,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长大了你想做什么?而那时候不懂得现实残酷也不懂得世事艰辛的我们,总是会有一个一个很骄傲的回答,科学家,宇航员,舞蹈家,歌唱家。没错,我小时候,想当一个作家。
当然那时候,只是一个放在心中的梦想,那么小的我,其实并不懂得如何成为一个作家。但那时候我已经热爱阅读。从小时候的故事书,到上学以后,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后来开始,读小说。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郭敬明的《幻城》。那时候并不知道郭敬明是谁,只是深深地被那个玄幻故事所吸引。我还记得那本书,还是朋友从图书馆借来的,破破烂烂的,印刷的很差。可是我还是爱着这个故事,这十年里读了五六遍,每次还是会为了那个似画般俊美的樱空释流下眼泪。至今我也承认,郭敬明的作品是我小说的启蒙,他的每一本小说,我的书架上都有。在那个网络还没有完全占领生活全部的时代,他的作品陪我度过了整个初中高中时期。
我知道你一定会有所异议,因为如今一提起他,似乎尽是负面消息。对此我想说,我喜欢他的时候,他也只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少年,也只是一个写故事的人。他曾经在青少年中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至少当年那个坚持用写作闯出一片天的他,曾是无数青少年当初的梦想。只是如今他选择成为一个商人,成为一个老板,为了商业利益他不再能单纯地立足于写作了。但他依然做了一件很让我敬佩的事,就是每年举办文学之新作品比赛,给那些热爱写作的人,一个坚持梦想的平台。因为他,我迈出了写作的第一步。初中的时候,我开始写小说,当然那时候都是特别幼稚的情节,但也算是创作生涯的开端。高中的时候,我写了人生的第一个短篇故事。我还记得,写的是一个恶魔和一个人类女孩儿的爱情,最后恶魔为了女孩儿而死。现在看来,是玛丽苏到不行的情节,可是那时候,我为了恶魔的死,而哭了很多次。后来这个故事被全班同学争相传阅,他们夸我有才。这是我的创作第一次被认可。
后来断断续续地写过很多故事,大多是校园爱情。那时候并不懂爱情的我,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强行忧伤风,讲述少女的暗恋心事,讲述青春期叛逆的孤独。后来紧张的高考让我暂时放下了写作。但感谢我开明的爸妈,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依然支持我选择了最爱的中文专业。上大学之前,我以为大学四年,一定能写出一本书。 后来我发现我想多了。大学四年的时光,浪费在看电视剧上。大学四年下来,我只写了几篇散文,还是为了作文大赛临时赶出来的。中文专业的我,写了许多篇论文,却没有为了自己喜欢的写作,再动笔。时光荒废了,梦想搁置了。我用了很多的时间去迷茫,在人生的道路上踌躇不前。我用了很多的时间去经历感情,经历欢笑,甜蜜,也经历伤害,背叛。我曾经想把生活过成诗,过成童话,却过成了一部超精彩的小说,跌宕起伏,起承转合,太多故事。多年的时光,让我不再幼稚地说,我想当作家。但梦想未变,我还是想做一个写东西的人。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固执地坚持写作?写作有什么用?它是高高的象牙塔,在如今这个时代,很难成为谋生的手段。我也曾经问自己,为什么要写作。
最直接也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想写,想写出那些故事,想写下这些感悟,想用文字记录下我的看法和心情。感谢父母,给了我细腻敏感的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感谢多年的时光,给了我许多的阅历,感谢曾经出现在我生命的人,给我的一段段美好的深刻的记忆。我有很多故事可讲,有很多感悟在心里。如果我不用文字去记录,去讲述,实在白白辜负了这些岁月。
写故事的过程,也很让人着迷。我曾经写过一个故事,男主最后死掉,一边写一边哭。后来每次看那个故事,眼角还是酸酸的。每个作品都如同自己的宝贝,每个故事写作的时候,都会身临其境。人物的悲喜,故事的走向,似乎并不是我专制地创造的,就像人物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演绎着他们自己的故事,而我只是一个记述者。
写作也许确实是一件很理想化的事。可是人生在世,除了吃穿用这些基本的人生需求,人总要有些精神的慰藉吧。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了生活打拼,可是那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总要有些爱好,总要有些梦想,总要有些企盼。
前几天,我发了一篇文章,有几个朋友告诉我,他看了之后很感动,有了一些感触。我突然明白了写作的另一个意义,就是看我文章的你们,因为我的文字,而有所感悟,甚至感动,或许能因为我的文字而发生一些生活的小改变。哪怕只有一个人,哪怕只因为一句话,而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就够了。
我依然骄傲地做一个写东西的人,哪怕只有一个读者,就算有再多的非议与质疑,我还是固执而坚定地,喜欢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