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愿意相信爱情自有天意。
没有一种交通工具能像火车这样,即使存在性别、年龄和文化等等差异,也能因为某种话题热火朝天地聊起来。有人下车,有人上车,可能此生都不会再见了。
如果跟你聊天的人到站了,他对相谈甚欢的你说,“我只能在这个城市待一晚,你能不能跟我下车”云云,你会跟他下车吗?
这里是维也纳。
“就把这次相遇当做未来的时空旅行,不要在未来当婚姻不如意时悔恨现在的决定就算没结果也不过是浪费了一日光阴,如果错过失去的可能就是擦肩而过的爱情。”
这段话有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法国女孩考虑了十几秒,她欣然同意了。中国人在表达爱的时候是含蓄的,即使曾经无数次心动也因此错过,而西方人更敢于冒险。
有人说“爱在三部曲”后,再无爱情片。
这三部曲都由理查德·林克莱编剧及执导,伊桑·霍克、朱莉·德尔佩主演。1995年的《爱在黎明破晓前》,2004年的《爱在日落黄昏时》,2013年的《爱在午夜降临前》。可以说三部影片里我们见证了两位主演的成长,这是我们认为的人生最宝贵的18年。
相信理查德•林克莱1995年拍《爱在黎明破晓前》时,他应该并不是想拍摄三部,或者他也倾向于爱的初见,所以,第一部就给人更完整更动人的感觉。那些爱情来临时的情不自禁,那些爱之初的心动细节。
只有24小时,对于一生来说转瞬即逝,但足够怦然心动到难舍难离。从两个人一下车,我们相信他们会发生可能发生的所有情事,这是爱情片,这不是悬疑片,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曲折反转,也不是低俗的直奔主题。可他们就一直走,一直聊。
两个“话唠”一直在说,看似随心所欲的无意义,观众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更像爱情的循序渐进。剧情就是想带着你体会爱情产生的过程,所以细节的设置就没有让人觉得唐突。她能跟着他下车,是她愿意一试,是两个人灵魂的某种契合,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然后,是观众乐于去观察的那些细节了。
男人和女人,无论哪种情感的递进,从不熟到熟悉的过程,无非是两个身体的距离和眼睛的对视。
有距离地游览风景像普通朋友一样,坐在大巴车上的距离悄然发生了变化。杰西把手放到赛琳娜身后的靠背上这是开始,他的肢体体现他内心的激动,有一次他想给她撩一下头发的快速动作。这里体现的是男人的心不在焉,他在附和女孩的话题,但他的心有点按捺不住。
爱是个复杂的问题,男人和女人各自有着欲擒故纵地试探。爱一定不是不知不觉中产生的,但也要有合情合理的空间条件。
在试听室里,空间的狭窄就比大巴车上在条件上暧昧得升华了,“且听风吟,爱随此行”,这样的环境人会自觉产生意愿或者渴求,特别是已经心照不宣的男女,这样的距离即使专心做着一件事,也不影响他们分神去想着关于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事。
“我们并非不可接近……”
“我从未如此需要你……”
音乐的烘托会让爱进入另一种遐想,特别是已经动情的男女。试听室这段剧情,是整部影片把眼神和内心的细节演绎得淋漓尽致的一段戏。空间已经如此狭小了,音乐又如此直白,让人感觉一定要发生什么了。可是眼睛,就是恰到好处地一次次错过,错过得顺理成章,时间节点的掌控让人拍案叫绝。我没看见你看我,可我仿佛知道你刚刚看了我;我在看你,你或者也是感知我看过你。怎么就这么微妙又心潮彭拜呢?观众心里舒服了,心情摇曳着,妙不可言又跟着愉悦,两个人没有吊打和愚弄观众,观众像上帝一样看得心服口服。
在心动信号上,男女在波动上有时握手要超过接吻。这对欧美男女的交流方式,更符合中国男女接近暧昧的时段。两个人互生情愫由距离的接近跨过了内心的揣测。能不能继续,常常是最困扰的不确定因素。
乘坐摩天轮,是空间由狭小到独处的另一个氛围转换,“你的意思是不是想吻我?”女孩如此直白超过想象了吧,但这是最美妙的爱的方式。如果这段戏继续矜持或生生暧昧着,不仅让节奏拖沓疲惫,也会使剧情无法做到水到渠成地衔接。在爱情里,接吻到底算第几步?握手是寻常的,其实接吻有时也寻常,在动情时,握手和接吻都能达到预知效果。
男人和女人的距离,走路的触碰有时也是一种暗示,从牵手到相拥是关系的飞跃。座位的距离也是一种暗示,这直接关乎眼睛的凝视。身体距离的把控其实会产生化学反应,可以不说话,也可以什么都不做。
在教堂里,就是凝视的最佳光线和氛围。这样地凝视,才使得观众更加期待,这样地期待心理更像自己在经历一场爱情一样美妙。
从影片开始,其实“性”这个词也一直存在,男女之间到底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有人说,一旦触及到不该说的,说明关系已经敏感了。这一点可能中西文化上存在差异。他们的对话有不少值得去细品的恋爱观、 生活观、 价值观。他们交谈的话题,有关生死、成长经历、父母的婚姻,甚至各自的初次性体验的话题。在聊到交配的话题,然后说了生育。男女主之间既是聆听者也是诉说者。这部影片整部剧情都是对话,整部都运用长镜头的远近,整部都是男女主人公在行走,各种景色的全景移动,远景,俯拍,这样的设定应该是有另一种深意的——时间在流逝。
杰西和赛琳娜的邂逅只有24小时的设置,要在黎明破晓前完成他们的爱情故事,语言当然是产生爱的唯一手段。这里是维也纳,这里有多瑙河,一对男女想在24小时的行走中留下也许刻骨铭心的记忆。
咖啡厅里的模拟电话桥段是全片的高潮,也是最动人的。他们这样遇见,时间这样短暂,怎样解释爱的产生?如果只是邂逅一夜情,还值不值得刻骨铭心?可能导演拍到这里已经开始预想第二部的计划了。
“我喜欢我望向别处时,他落在我身上的目光。”不得不说,可能这是爱情里最讳莫如深的地方,也是最感人的。
这是另类表白。
“我喜欢他偷偷看我的感觉。”
“他接吻像个青涩少年……”
她说在火车上就被他征服了,眼睛,嘴唇……
接下来的时间,他们的眼睛暴露了他们的心,难以说再见。
说实话,有很多人很多关系是不需要再见的,什么样的关系会在没有分别时聊到下次见面的话题?“这样说不会再见会不会沮丧的?”说这句话时,眼睛的距离使得彼此难以掩饰,也难以克制。如果再也不能再见了会怎样想念?动过情的人都会在分开时这样想。分别是最动情的,那种急切与不舍与他们下火车时的洒脱形成反差,什么东方西方,动情后都是难舍难离。能不能再见,五年?一年?最后定下六个月之约,明年的12月16号6点,9号站台。
天台上,24小时的最后时光。
“你想到的事正是我想做的事……”
著名诗人罗伊·克利夫特的《爱》中写道: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画面里赛琳娜和杰西各自坐在火车里,镜头把那些空空的场景一一呈现,1995年的维也纳,爱情在此留白。
“我们要用尽全力去说想说的话,去做想做的事。这不只是爱情,也是一生之中最宝贵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