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人,但不做滥好人。
说话硬气一点,别人不会觉得你不好惹,但会在你帮助他之后惦记你的好;而你做一个滥好人时,别人非但觉得你好欺负,还不会惦记你的好。因为谁也知道,软柿子才好捏。
“好人都是被架上去的,一旦上去就下不来”,为了成全别人而迷失自己,这样的人不是滥好人是什么?
滥好人·好心没好报
黄桐在《总有一次哭泣,让人瞬间长大》说过:“玫瑰花上的刺,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想当个好人,很好,但觉没必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来者不拒的‘滥好人’,老是成全别人,却让自己不断受到伤害。”
在人际交往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喜欢与好人交往,也喜欢让自己当个好人。但是当好人,不是让你毫无底线地为别人牺牲。
做好人很对,但是要有原则,要有底线。
当你愿意做一个“好好先生”时,那就要承受“好心不得好报”的后果。
秦始皇长子扶苏就是个典型的“滥好人”,他的凄惨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扶苏年少时聪明伶俐,但他却生了一副慈悲心肠。对于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铁血政策,扶苏直言劝谏秦始皇。
扶苏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如此行事会让天下不安。
秦始皇大怒,认为扶苏性格软弱,便将扶苏发配,让扶苏前往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北方匈奴,也希望让扶苏变得刚毅果敢一些。
几年塞外征战,扶苏身先士卒,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深得众多边将钦佩和拥戴。
扶苏爱民如子、谦逊待人的品行也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
但好景不长,秦始皇病逝,立下扶苏为继承人的旨意,并召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
此时,赵高和李斯等人与秦始皇二子胡亥篡改了遗诏,胡亥便登上了帝位。
登上帝位的胡亥便下旨赐蒙恬和扶苏死罪。
扶苏虽有政治远见,但毫无政治经验。忠君爱民的扶苏,得知父亲赐自己死罪,便毫无怀疑地接受了,决定自杀,真正是个老好人。
蒙恬经验丰富,对于旨意有怀疑,劝谏扶苏不要轻生,但最终扶苏还是不愿意违背,自杀军中。
若是扶苏不那么实在,试着改变自己,也许中国历史会是另一番模样了。
扶苏有些滥好人的特点,但滥好人也非如此“简单”。滥好人的主要特点便是:没有原则、没有主见。
有的人有意以好人的姿态去讨好别人欢喜,对他人有求必应,也不管这事该做不该做。
有的人缺乏原则和坚持,常常是非不分,当事情难以解决的时候,就毫无底线地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有的人也不想做一个滥好人,但当他不当时,又会反思,觉得自己不该这样。
当个滥好人很难,拒绝当个滥好人也难。
但是还是当个好人,学会拒绝,学会坚持,不要无底线地帮助别人,当个滥好人。
你的好心,你的宽容,你的实在,这都是你的优点,但是不该毫无底线的滥好心。
学会拒绝·不做“东郭先生”
做个好人,但不要做“东郭先生”,要学会拒绝,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人际交往是需要平衡的,有付出就要有回报,如果只是一味地付出,时间长了,心里就会不平衡。
思维补丁在《这个世界不欠你》中说:“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谁能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熊父母惯出来的熊孩子,没有失格家庭养出来的失格成员?每个人都是人,每个人都希望享受生活,自己没有必要惯着别人,自己也有享受生活的权利,不需要也没必要舍掉自己成全别人,不要做一个滥好人,毕竟人的欲望无限,私欲总在滋长。”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当你毫无底线的付出,长久下去,别人会把你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若你不再付出,你得到的只会是谩骂而不是感激。
学会拒绝,学会善待自己。
《人间失格》中有言:“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学会拒绝,不要委曲求全。帮助别人,也该量力而为。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不要觉得拒绝别人会伤害别人,人生很短,你有你的人生,不该把你的人生浪费在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之上。
拒绝别人不需要任何理由,不过是出于本能地保护自己。帮助别人是我们的情分而不是我们的义务,所以学会拒绝,立场坚定,不要被道德绑架。
学会拒绝,是成熟的标志。学会拒绝,人生就会变得轻松。
学会拒绝,学会坚守本心,学会守护自己。
做个好人,就得会拒绝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