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诞妄
吾杭清泰门外,有时迁庙,凡行窃者多祭之。济宁有宋江庙,为盗者尝私祈焉。汲县有纣王庙,凡龙阳胥祷于是。颍之卫灵公庙,闽之吴天保庙,亦然。涌金门外有张顺庙,赤山埠有武松庙,石屋岭有扬雄、石秀庙,闽楚多齐天大圣庙,黔中多杨老令婆庙,此皆淫妄之祀。又有谬误者,陈州城外厄台有庙,颜曰一字王佛,即孔子也。北方牛王庙,画百牛于壁,牛王居其中,则冉伯牛也。温州有土地,杜十姨无夫,五髭须相公无妇,于是合而为一,则杜拾遗、伍子胥也。雍丘范郎庙,塑孟姜女,偶坐者乃蒙将军恬也。孤山林和靖祠,塑女像为偶,题曰“梅影夫人之位”。或戏之曰:“何不兼塑仙鹤郎君?”世俗诞妄,真是匪夷所思。又凡庙中司事之人,吾乡名之曰“庙鬼”,所作所为,往往戏侮神圣,如关帝手中所执之扇,末署款云:“云长二兄大人属书,愚弟诸葛亮。”真堪发噱。又某年吾郡作保沙会,各庙神像俱迎聚于西湖玛瑙寺前,于是诸神持帖互拜。最奇者大士名帖云:“愚妹观世音敛衽拜。”尤堪捧腹也。
【注读】
1、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
2、龙阳:龙阳君。战国时魏安釐王的男宠。有史记载第一个同性恋。
3、胥:本义蟹酱。有多义。常见的是①古代掌管文书的小官吏:~吏。②文言副词。皆;都:尔之教矣,民~效矣。
4、颍:yǐng。
4、卫灵公庙:山东淄博市高青县唐坊乡卫灵公村北,有卫灵公冢,疑冢。现古墓尚存封土高约7米,周长135米。明清时,有墓碑,并有卫灵公庙,一年四季,香火颇盛。
5、吴天保庙:?
6、杨老令婆:杨家将中杨令公的老婆,佘太君。佘赛花,封号太君。
7、涌金门:涌金池原是连接西湖和运司河的小河。吴越王时,金华令曹杲所凿,后作水门。杨蟠诗:“涌金春色晚,吹落碧桃花。一片何人得,流经十万家。”后唐清泰三年(936)五月,水门改称为涌金门。水门原有水闸,称涌金闸,遗址在今老年公园濒湖处。
8、赤山埠:地名。始称于南宋,因此地邻近赤山,又因是西湖西岸上下船的埠头而得名。明嘉靖年钱塘人田汝成所撰辑《西湖游览志》卷四载:“近定香桥为赤山埠,其水曲为浴鹄湾。”
9、石屋岭:西湖附近。满觉陇路与五老峰隧道交叉口。
10、陈州: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
11、厄台: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南。相传为孔子行经陈蔡断粮处。本名弩台,唐开元九年移孔子庙于基上,故俗称厄台。事见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二·开封府》。
又称“绝粮祠”、“弦歌台”。正门石柱上镌刻对联一副:“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庭前俎豆千秋犹自仰高山。”
12、颜曰:门匾题字?
13、一字王佛:南宋•周密《鸡肋编》卷上:陈州(今河南淮阳)城外有厄台寺,乃夫子绝粮之地。今其中有“一字王佛”,云是孔子像。旧榜是“文宣王”,因风雨洗剥,但存“一宣王”,而僧人附会为“一字王”。
〔按〕佛教中本有一字王。
14、冉伯牛:冉耕(约前544~?),字伯牛,汉族,春秋鲁国(今山东东平)人,孔子学生,为人质朴,擅长待人接物。官至中都宰。有“郓侯”、“东平公”、“先贤冉子”等封号。清光绪《肥城县志》载:其故里冉家庄有冉子祠,冉子庙及冉子墓。
15、杜十姨:杜甫 ,曾官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旧村学究戏作杜十姨 。
宋·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 温州有土地 杜拾姨无夫, 五撮鬚相公无妇。州人迎杜拾姨以配五撮鬚 ,合为一庙。 杜十姨为谁?乃杜拾遗也。 五撮鬚为谁?乃伍子胥也。”
16、五髭须:即“伍子胥”之讹。唐·李肇《国史补》卷下:唐时有为伍子胥神像者,五分其髯,谓“五髭须神”。宋·高文虎《蓼花洲闲录》云:温州有土地杜十姨,无夫,五髭须相公,无妇,州人遂迎杜十姨以配五髭须,合为一庙。杜十姨为谁?杜拾遗(甫)也。按:乡祠之谬者尚有“吴越王”,南宋·常棠《海盐澉水志》卷五载当地有吴越王庙,本为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傲,而乡人竞并祀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二仇人。
17、雍丘范郎庙:雍丘今杞县,葛岗镇张庄村有孟姜女庙。
南宋·周燀《北辕录》“八日至雍丘,次过范郎庙,其地名孟庄,庙塑孟姜女,偶坐配享者,蒙恬将军也。”
18、保沙会:保沙,杭州某小镇古地名?会,庙会。
19、杭州玛瑙寺:坐落在杭州沿西湖的北山街中段的葛岭路上,整座寺院为旧址重修,依山傍水,占地1.5万平方米。现有的旧建筑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遗存,主要有山门、厢房及园林等,大殿已荡然无存,仅有遗址。
20、敛衽: liǎn rèn。
①亦作“ 敛袵 ”。整饬衣襟,表示恭敬。
《战国策·楚策一》:“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诸侯敛袵,西面而嚮风。” 晋 陶潜 《劝农》诗:“敢不敛衽,敬讚德美?” 宋 叶适 《李仲举墓志铭》:“ 深之 少余二岁,余从童子戏, 深之 儼然端默,余慙,为弃戏敛袵。” 明 方孝孺 《深虑论四》:“当七国之时, 周 虽已衰,使有贤主,如 宣王 者復出,赫然奋发,举 文 武 之遗典而修明之,诸侯有不敛衽而朝者乎。”
②元以后亦指女子的拜礼。
明·高廉 《玉簪记·假宿》:“我把秋波偷转屏后边,何处客临轩,敛衽且相见。” 清·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女已入内,嚮生敛袵作礼。”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贤良女学校校长 何万淑 敛衽谨订。”参阅 清·赵翼 《陔馀丛考·敛衽》、 清·顾张思 《土风录》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