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四月,你早!
三月的末尾,历时整整一周的南京、济南之旅终于结束,接下来至少两周内不再计划出远门。
四月的头一天,又赶上难得的休息日,陪伴家人,放松身心。关于愚人节和恶作剧,似乎近些年鲜有人挂记,也鲜有人提及。可能,像这种乏味无聊的舶来风俗,渐渐地就隐入尘烟了。当然,如今还有没有青年(或孩子)仍在坚守奉行,我就不得而知了。
差旅最后一日诚意十足的拜会,盖因对方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作派而拖黄。痛切之余,反而成全了临别济南的趵突泉与老舍旧居之浅游,当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
趵突泉的鼎鼎大名,想必是与济南“泉城”的美誉密不可分的。从网上得知,昨日(3月31号)恰是当地旅游景点实行免门票政策的最后一天,于是抓紧预约登记,连忙约车前往。
来到公园南门,果然不出所料,只见抢着在“趵突泉”匾额前拍照留念的游客不绝如缕。我苦等了几分钟实在找不出抓拍景致的空档,最后也只能在离别前勉强撷取个侧影。
游人围观“天下第一泉”的盛况自是拥挤喧嚣,争相留影的,纷纷自拍的,静候取景的,乃至于心无旁骛凭栏欣赏的,轮番占据着各自心仪或见缝插针的位置。喷涌不停的三眼泉源,脉脉见证着历史的兴替,汩汩润泽着时代的变迁。
与泉池平行的道路东侧,也是一方廊桥错落、柳枝垂拂的水塘,只是缺少了游客的驻足,显得格外冷清。人到中年,越来越不愿扎堆儿凑热闹,看过拍过了近旁趵突泉的全景与胜状,反而更喜欢择一处僻静,览自在风光。
吸引我来此一游的,当然还包括李清照纪念堂。这位许多人心目中最为伟大的女词人,正是出生于济南。她被公认为词坛“婉约派”的代表,清照词以浅俗易懂、明白如话为特点,被人们称为“易安体”。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堂前的这副楹联,既是后人对易安居士文学贡献的深情礼赞,也极度符合追崇者心目中爱憎分明、英姿飒爽的翩然气度。
告别趵突泉公园,看一下尚有时间去马路对面的老舍旧居探访。过道直行的那条小街的右手边,立柱上悬挂着省民政厅的条牌,斜对过儿则是一间桔子酒店。沿着南新街继续前形,右侧墙上的导览指示牌显示“前行八十米即是”。可是,在途经左侧的趵突泉小学并继续行走了大概两个八十米以上距离之后,才找到了位于街边的那处院落——老舍旧居。
依托旧居修缮设立的济南老舍纪念馆,真可谓小巧精致,独秀幽深。若论面积和展陈,它还比不上青岛八大关的“老舍故居”。可是,相比《骆驼祥子》创作于青岛的渊源,一篇不到九百字的《济南的冬天》,则是让人们向往、热爱、品味、怀念着济南,更羡慕并称道着老舍与济南的情缘。
其实,也不必太过纠结粉饰一新与名人旧居的表象冲突。我们专程游览的遗址遗迹,奔赴观瞻的故里故居,又有多少是历史文物和当年建筑?大多微乎其微,甚至荡然无存!而我们敬仰和纪念的,不正是这些翻新不新、修旧如旧的景观背后,那些照耀神州与振兴中华的精、气、神吗?
从一代词宗李清照,到人民艺术家老舍,泉城济南润育了伟大的人文情怀,树立了不朽的艺术丰碑。真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再去,有多长时间逗留。但能够清楚的是,我肯定、必然、绝对会去寻访更多的历史印痕和人文足迹,感受一座城市的厚重,体验齐鲁大地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