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生活内卷又焦虑,偶尔我们可以按一下暂停键,停下来,选一本书,听听音乐发发呆,和自己待一会。看书就是跟自己对话最好的方式。
0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罗伯特·戴博德
很治愈的一本书,也很容易看完。适合感到心情糟糕的时候看一看,看完之后仿佛也跟着蛤蟆先生经历了一次心理咨询之旅。对很多有负面情绪的人如何去处理好这些情绪会有一定的启发。
书摘: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02 《佛陀与想太多的猪》小泉吉宏
这个系列在亚洲畅销近20年,拥有1800多万忠实读者,被誉为横扫亚洲的“小幸福神书”,可以称为是经典中的经典。画风也很可爱,看看这只看上去有点笨笨的又有点可爱的猪,会让人仿佛看到平时对事情突然过分较真的自己,笑一笑好像很多事也没什么大不了嘛。
03《山茶文具店》 小川糸
看这本书想起了用纸笔写信的书信年代,日本人种种的仪式感都体现在书中主人公帮客人代笔的每一封信里。作者对镰仓生活的描写细致又优美,给人一种清新扑面而来的气息。每一个代笔的客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通过店主的视角呈现出来是一种生活的观察者的感觉,既疏离又有代入感。
书摘一段,描述的很有仪式感:
泪腺仿佛变成了磁铁,瞬间吸收了世界上所有的悲伤。其中也包括小时候养的金鱼翻肚死去时的哀伤,以及寿司子姨婆去世时的悲恸。我用比平时更淡的墨写完吊唁信。之所以要用较淡的墨,是代表因为过度悲伤,眼泪滴落砚台,而让墨色变淡的意思。
04 《成为和平饭店》 陈丹燕
从一栋建筑,写出抽丝剥茧的上海老都会:不是简单的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是各种文化的交融过程,本身就是上海范儿形成的过程。
书摘精选:
这样的趣味在沧海桑田的巨变里,好像飓风中安然飘浮在地面上的羽毛那样奇特。这是一种古旧的,精美的,沉着的,炫耀的,带着一种精心打扮,自命不凡,心存辽远的老绅士气。那是一种海事时代四海为家,却又得益于营造欧洲繁文缛节的通商口岸城市的遗韵,这种独特的气氛一直被和平饭店保存着,这种奇异的保存,有时让人想起“珍藏”一词。
05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刘擎
作为以政治哲学教授的身份介入国内火爆综艺《奇葩说》的学者,刘擎老师让哲学走下神坛,用真正人性的智慧和学者的温柔圈粉,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马东、蔡康永、李诞、宋丹丹、杨幂、一众辩手,以及数千万观众。这本书搭建与多元价值对话的桥梁,理解现代世界的复杂性,为焦虑的现代人拨开观念的迷雾,打开更广阔的思想视野,反思现代人的精神道德困境,重获对个人生活的掌控感。(via 豆瓣
书摘精选:
"你回想自己的全部生活历史,那些幸福的时刻、那些阳光下的旅行,都是被沐浴在对另一些岁月、另一些旅行的感受之中,这些曾经的体验也因此在当下此刻变得鲜活起来。这就是美好的重归,是真正的(尼采所说的)‘永恒轮回’(Ewige Wiederkehr):不只是似曾相识之事再现,而是那些时刻中永恒事物的重归。这就是普鲁斯特所要捕捉的,而不只是回忆永远逝去的爱。”欢乐的意义总是与渴望永存在一起。写作与艺术创造也都是渴望永存的某种方式。"
06《拖拉一点也无妨》 约翰·佩里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拖延症不是毛病,是我们自己走错了节奏,为什么不能发呆,为什么不能选择不做一件事,被赶着走路多年,翻过来说走走停停的人有毛病,这才是真的有毛病。
书摘精选:
"切勿把那些在明天到来之前就可能会消失不见的事情在今天就做掉“
“在我有幸与之合作的搭档中,绝大多数都有那么一丁点儿强迫症的倾向。任务一来,他们就着手开始做。……如果你精心选对了搭档,等到你准备动手做事儿时,他们八成已经做了不少了(他们没办法抗拒立即动手的诱惑)。……去称赞你的搭档吧,夸他们做得真棒,把这当成你的正经事。……去买午饭,放点音乐,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干活儿。"
07《失落的卫星》刘子超
介绍了常常被人忽视的中亚各国的人文解析,政治进程有时候和人文沉淀是一对相互博弈的力量,共同作用构建了历史的走向,但其实并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到底哪一种才是真相。
"一路上,乘客们不舒服地挤在一起,忍受着旅途的煎熬。窗外是杏林、水库、荒凉的公路,远处是突厥斯坦的群山。一个塔吉克小女孩趴在奶奶的腿上睡着了,脸上压出一道印儿。这就是世界真实的样子,充满琐碎的细节,而我用尽所能来理解它们这让我感到自由。”
在内心深处,我始终觉得自己流淌着游牧民族的血液——不是草游牧民族,而是当代游牧民族。这样的人总是不停移动,从世界的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缺乏归属感,家只不过是当下的落脚之处。对他们来说,旅行不是为了去任何地方,只是为了旅行。最重要的事情是移动。"
图:来源于网络
文案编辑:半间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