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起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以前和一个初中同学在一起聊天,她中考完就不上学了,去亲戚家的理发店当学徒。我上大学时,她已经出徒了,一起聊天的时候她感慨,说怎么感觉我一直在上学,都快上老了,聊着聊着聊到毕业找工作,她就给我说她碰到的一件事。
说她们店里来了一个二民院(本地大学)的毕业生,没工作,想在她们店里想当学徒,说是上大学的时候啥也没学到,当时她就看着我,笑着给我讲这件事,说完之后半开玩笑的说上大学其实也没什么用嘛。当时我也只是笑笑。
在这里我所说的大学,并不单单特指什么211、958,其中也包括二、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虽然大家因为所谓的高考上了不同的学校,但并不能说那些没过高考线的学生上的不是大学。
在没有来到大学之前,我也有这样的疑问,上了大学的学生和没上大学的学生除了所谓的学历不同,其他方面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
当我正真踏入大学的校园后,慢慢的才发觉确实是有区别的。
首先,潜移默化的成人文明洗涤了我们内心的粗鲁。
从小,大人们就教我们要懂礼貌,虽然大家都规规矩矩的遵守着所谓的礼貌,但那仅仅是行为上的认可,心里始终是叛逆的。可到了大学,每个人的年龄和心理在这个阶段都慢慢在过渡中成熟起来,在老师、同学、环境等的影响,才真正领悟到了懂礼、知礼是我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在大学三年或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个东西会刻到你的心底,在人生以后的道路上影响你一生。
当然,我所说的这一点不是绝对的,不可否认那些并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同样很知书达理。但如果和我同龄的大多数人来比较,上过大学的人,那些影响是发自内心的,而那些信奉上大学是浪费时间的人,文明在她们的心里有点浅薄。
第二,读过的书。
这个也只是相对的来说。最近特别火的一个话题就是“读书无用论”,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我想用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对雷海为说的那段话:“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来解释这个问题。虽然花在读书的那些时间并不会让你赚很多钱,但那些读过的书却会在你人生的某一时刻,带给你一种生活的力量。
最后,就是那些异想天开的理想与梦。
过早的步入社会,虽然会让你拥有很多社会经验和生活技能,但过早对现实的低头同样也会让你忘记曾经拥有过的理想和做过的梦。
在大学,那些理想和梦显得弥足珍贵,你可以和周围有同样理想的人一起奋斗,一起去追梦,没有人会嘲笑你的痴与傻。你可以放开手脚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不用担心过多的生活压力,放肆的去挥洒一切。
或许,若干年以后,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过的照样很好,甚至比上过大学的人更富有。
但我觉的你的那段大学经历,将成为他们心里空虚。
简宝玉打卡第16天。
【写的有点不严谨,只能算自己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