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感染率接近60%,8亿中国人都患有或者曾经患有,被世卫组织定义为一类致癌物,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的元凶,今天来了解——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什么
是一种对生长环境非常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长期生活于人体胃内的细菌
是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感染后主要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
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
这些行为会感染幽门螺杆菌吗
1.上厕所不洗手
有可能。幽门螺杆菌在室温下最多可活 6天,当你上厕所不洗手,又去吃东西或摸嘴巴;吃了被粑粑污染的食物、喝了被污染的水有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2.和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一起吃饭
可能性很小。比起大人,幽门螺杆菌更爱找上小朋友,大人中招的几率很低。
所以成年人偶尔聚个餐,一般不会感染。
这些症状可能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口臭/口气重
恶心呕吐
腹痛腹胀
饱胀感
反酸嗳气
食欲减退
胃部不适
病不单行
幽门螺杆菌是胃部的头号致病病菌,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通常伴随着其他的胃部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并且导致上述反酸嗳气、腹痛腹胀、口气难闻的情况出现,严重干扰日常社交行为。
目前我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治疗方案为含铋四联疗法,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由于但幽门螺杆菌很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因此首次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避免后期的反复感染。
台湾卫生署早在2011年就呼吁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小心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首先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造成贫血、肠胃感染、骨折等风险成倍增加,且多项研究表明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酸反流的情况同治疗效果成反比,即幽门螺杆菌数量减少时,反酸情况反而加重,这都是因为质子泵抑制剂只抑制胃酸分泌,不能修复受损的胃部黏膜,长期使用反而会造成胃部的酸性条件紊乱,反酸情况加重的问题。
《药物与临床》杂志的研究认证,海藻酸钠类代表药物如胃逆舒,可显著减少食管炎的症状和黏膜损伤,并且对胃壁上皮细胞中幽门螺杆菌的附着有高达74%的显著的剥落作用,即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同时减少对黏膜的刺激和损伤。原理是这种褐藻提取物会在与酸接触时化作亲水性膳食纤维保护层,缓释药物、酸性内容物对胃部的伤害,并促进黏膜的愈合,缓解反酸烧心、胀气腹痛的不适感,减轻口腔异味,安全性高的同时没有副作用,因此胃逆舒此类的海藻酸钠口服悬浮液在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