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太在乎别人看法和想法的人,那么你一定会对以下的这些场景感到异常的熟悉(曾经的我三点全中)
第一:给朋友发信息,一旦对方已读不回,这时候你可能会不时的盯着手机屏幕,想知道你是哪一句话说的不对。
第二:同事们结伴外出吃午餐,但是却没叫上自己,这时候你会在心中不断的问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一些事情,才导致别人没叫你。
第三:在人际关系中,因为太照顾他人的感受,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让步,结果却给了别人任意使唤你的理由。
在生活中,当一个人在乎别人的感受超过了在乎自身,那么他的内心就会产生负荷,会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甚至是讨厌现在的自己,比方说在第一个场景里,想太多的人会因为别人的一个已读不回或者回复的速度稍微慢了,就在那里瞎琢磨一整天;或者在第二个场景里,只是因为同事们外出吃午餐时没叫上自己就在那里检讨几个小时自己的行为。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一切都只是自己在心中单方面的假想,因为别人不会刻意的不回你的信息,他们只是单纯呢因为忙碌而忘了回复;别人也不会刻意的没叫你一起吃午饭,他们只是单纯的以为你有了其他的饭局,由始至终都只是你自己在为难自己。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控制自己,不去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你会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信息的接受方式上出了问题,什么意思呢?想象一下,当你太在乎别人的想法之前,是不是一定需要先接收到跟别人相关的外界信息?不可能会凭空的在脑海中浮现出跟别人相关的外界信息对么?也就是说一定是因为你看到了或者听到了什么东西,接收到的一些信息作为一个引子,才会引发出你想太多的这个后果。那我想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接受到同样的一种信息内容,也就是在看到或者听到同样的东西的时候,有些人会过度的想太多,但是却也有些人不把它当一回事,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答案是因为双方在信息的接收方式上产生的偏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想象一下有两个机场,在第一个机场,机场的安检机制是非常的严格,任何的国外旅客或者货物,都需要经过严厉的审查,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才能允许进入,而在第二个机场,机场的安检机制却非常松懈,只是一个护照和一些简单的手续,任何的国外旅客或者货物都能轻松进入,相信第二个机场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一个国家的安检标准过于的松懈,一些恐怖分子或者是违禁品就会很容易的混进去,对整个国家的自然体系也就会造成威胁。但是想太多的人就和第二个机场的情况是一样的,在安检机制上的松懈,也会导致他们对什么样的信息都照单全收,也会认为所有的信息都是一样重要的,甚至会过度的去解读一些不相干的信息内容,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中也被称为“高感性特质”,意思是拥有着一种特质的人对于外界的信息的感知会比其他人更为强烈和敏感,而与这种特质相反的人,他们的情况就跟第一个机场一样,拥有着严格的安检机制,能够自动的过滤或者屏蔽掉一些不相干的信息,清楚的知道事物的优先等级,不会为一些小事而想太多,通常上这类人会给人一种没有人情味的感觉。
在知道了问题的本质是在于信息的接收方式之后,想要解决问题就不难了,一共有三个方法
第一:为自己设定一个信息过滤器
先思考一下,为什么一个国家的机场一定需要一个严格的安检机制?答案很简单,机场的安检机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从大量的乘客中过滤出一些不符合资格或者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威胁的人物或者货物,以防一些不法分子或者违禁品趁机流通。同样的想要停止想太多的行为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需要过滤我们接收的讯息,也就是需要屏蔽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判断出对于我们重要的信息,需要的就是为自己设定一个信息过滤器,但跟机场的安检机制是不同的,机场有权利拒绝不符合标准的人,但是人类却无法阻止那一些看到或者听到的信息进入到脑海里,那么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虽然我们无法阻止那一些看到或者听到的讯息进入脑中,但是我们却可以对接收到的那一些信息进行一个价值的判断,过滤掉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内容,把心思都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要做的就是为自己设定一个大目标,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想太多的人会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得一样的重要,即便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例如突然被朋友瞪了一眼,被别人已读不会等等之类的小事,都会让它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原因,而这一个现象背后的本质就在于他们的想法里面没有一个可以做比对的标准,其实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人类判断出一个事物的价值的方式往往是通过简单的比对方式,比方说想要知道自己现在的工作薪资值不值得?和自己同专业或者同年龄的朋友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答案;或者说想要知道自己买的手机到底值不值得?和同系列或者其他价位的手机对比一下也就会知道答案。同样的一个人的心中只要有一个大目标的时候,那么就有了一个可以做比对的标准,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事情是不重要的。
一句话总结:为自己设定一个信息过滤器,其实就是为自己设定一个大目标,让自己接受到的信息有一个可以做比对的标准,清楚的知道信息的权重之后,就不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第二:为自己的想法设定界限
试着回想一下,每次当你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的时候,是不是同一件事情会在脑海中上演无数次不同版本的剧情呢?比方说聊天到一半的朋友,突然你一直不回你的信息,想太多的人一开始会先怀疑自己的信息是不是用词不当了,接着就会回顾之前的聊天记录,看看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然后会不时查看手机看对方回了没有,又会想为什么对方会没回复。只是一个简单的已读不回的现象,就能够想象出这么多的东西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因为当我们的想法没有边界的时候,想法就会很容易的一直无止境的延伸出去,从而导致自己越想越多,而什么是边界呢?
所谓的边界其实就是一个区分两个物体之间的界限,比方说当你观察桌子上的电脑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个界线可以让你很容易的就区分出电脑和桌子这两件物品?而一个物理世界方面的界限会非常的清晰,不会出现把电脑看作是桌子的情况。但当这一个界限来到心理世界的时候,就会变得异常的模糊,从而导致一些想法越界的情况时常发生,例如会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幻想出大量不实际的场景,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做发散思维,而事实上如果是把这个思维发散的能力运用到工作上,或者是一些重要的事情上,这一个能力带给你的会是创意,但如果是把这一个思维发散的能力应用到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那么这个能力带给你的则是煎熬。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为自己的想法设定界限,也就是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不要让想法超出那一个你所设定的界限,但在这里有一点是要注意的,为自己的想法设定界限,不是要让你强行的不去想某一件事,如果我告诉你不要在脑海中想象一只大象,那么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大象,人类的潜意识就是这样,当你越刻意不去思考某一件事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就一定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和那一件事相关的事情。正确的做法是,当你察觉到自己在某一件事情上过于的钻牛角尖的时候,不要刻意的去停止,要做的是立即转移你的注意力去思考其他的事情,这样才能有效的制止自己思维的发散。比方说当你察觉到自己在纠结在已读不回的事情的时候,要做的是立即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去做一些其他的事,例如去看个电影、做个运动、或者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句话总结:为自己的想法设定界限,其实就跟机场在安检机制里制定的标准是一样的,什么东西是允许入境的,什么东西是不允许入境的,都有明文规定,目的是为了让入境的人员或者货物,都是在国家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同样的,只要想法是在我们的界限里,我们就能有效的去控制它。
第三:问自己一句“值得吗?”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容易想太多人无论是在人际交际里还是情感关系里,往往都是处于劣势的一方,比方说他们会因为朋友不经意的一个眼神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得罪了对方,于是乎在言语上会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或者是在团队讨论的时候,明明心中有这想法,但却因为担心得罪别人而不敢发表出自己的意见。用一句话来解释这一个现象就是,会因为过度的在乎别人的感受,而在每一次的行动中,多选择委屈自己成全别人,感情的时候,但这个时候我希望你问自己一句“为了一些对自己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人,活成一个自己讨厌的样子,这样做值得吗?”
有一段话我忘记出处了,但我记得很深刻“等你出丑的人,无论你怎么做、做什么,他们都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你;同样的,无论你做什么样的事,会有喜欢你的人,也一定会有人讨厌你,就算你做的再好也没用。”
就像我基本每天都会写一些东西去总结我学习的成果,有些人觉得我分享的很有道理,但一定也会有人认为我分享的东西有问题,因为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永远都无法讨好所有的人,既然结局都是一样的,凭什么我们需要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呢?
一句话总结:当你察觉到自己过度的在乎别人的感受的时候,问自己一句“值得吗?”而当你还是被自己的情绪绑架的时候,问自己一句“凭什么我需要委屈自己去成全他人?”
结语
著名的主持人蔡康永说过“一定要学会对自己好一点,因为他是一个要和你过一辈子的人,也是一个人在遇到任何的困难和灾难的时候,都不会抛弃你的人,没必要过多的在乎别人的看法。”
你可以参考我的这三个办法,分别是为自己设定一个信息过滤器,为自己的想法设定界限,问自己一句“值得吗?”
最后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因为我们终此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