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一部电影是不是适合全家一起看,不是看有多少小孩吵着要进电影院,也不是看内容多低幼。
而是看整个电影院里面有没有小孩子跑来跑去,大呼小叫,有没有大人起身出去接打电话,或者在电影院里睡着(有些时候有些表现,与“家教”有关,也与电影本身有关)。
如果周围小孩子们能够安安静静地看完一场,没有拉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而大人们也没有频繁地出去上厕所或抽烟,这就算一部合家欢电影。如果再加上几个大人小孩都能动情的泪点、同时开心的笑点,那简直可以在“合家欢”前面加上“不可多得的”几个字了。
《捉妖记2》就是这样一部真正的合家欢电影。
(以下内容有剧透,祝食用愉快)
双线叙事,难度降低
与《捉妖记1》相比,《捉妖记2》的叙事手法上有了一个小“升级”:从单一主线叙事升级为双主线叙事,两条主线互为表里,在后半部分交汇,最终完成整个故事的讲述。
为了降低观影的难度,导演没有刻意制造过多的“错过”镜头,所有的包袱都是由剧中人物进行了解释说明,甚至提前进行“预告”。
但故事的“简单化”,并不是导演不能复杂,而是不想。他并没有试图利用这部“合家欢”为基调的电影来过多地展现高大上的文艺才华。讲一个从八岁到八十岁的人都能看懂并且看得进去的故事,才是他最终展现出来的能力。
例如“胡巴吐过口水的人会在它尖叫时看见胡巴所看见的东西”这个小设定,在下一个情景中就进行了演示,同时利用了上一部的一个小的情节引发另一条主线的关键转折,还为后半部的绝地反击埋下伏笔。这个小设定本身也充满了喜剧化的张力,制造了不少笑点。一举数得,编导功力可见一斑。
迎合市场与做好自己的平衡点
不难看出,《捉妖记2》比起前一部,更加懂得迎合春节观影市场的特性:期待全家欢。
迎合市场的处理中,却出现了一个致命伤:前半部略凌乱,后半部莫名其妙。
就好像做饭,你看他买了无数材料、把厨房弄得烟火缭绕、花了一天时间后,端出来的是一份番茄炒蛋!
并不是看不起番茄炒蛋,可是再怎么酸甜适口,再怎么颜色鲜艳,它也只是一份番茄炒蛋而已。再好吃,再有小惊喜,终觉得还是登不上席面的。
比如大结局,经过一系列不痛不痒的争斗以后,终于大boss杨祐宁化身妖怪(这个梗第一部就用过了),和主角团大战。观众的期待被调到了最高,结果呢?
全程无用的男主角靠意念把祖传宝剑变大,最终一剑斩杀了大妖。此刻成年观众脑海里恐怕会出现一首暴露年龄的歌曲“如果我有仙女棒,变大变小变漂亮……”
可惜了惊才绝艳的天师堂堂主,居然如此轻易地就被打倒了。死得也是莫名其妙。其实这个人物身上很多点可以深一点的挖掘,比如,他说要给胡巴进行军训;再比如,他变身后的那一句“我只是奉军令行事”。这个人物完全可以塑造得多面立体,催人泪下。
还是那句话——并不是导演不能,而是不想。如果把反派塑造得过于立体复杂,小孩子们能不能看懂?合家欢还能不能成立?这也许是主创在权衡之后的选择。
市场和影片质量,真的无法平衡吗?
小惊喜与小机灵
《捉妖记2》最大的“小惊喜”来自李宇春。
预告片里我并没认出她来。电影里她的表现堪称黑马。
宜嗔宜喜,几句四川话。在蜀地观影的我,充分感受到了周围观众“嗨”起来的情绪。
朱庄主的人物形象从第一句话就开始树立:“借钱的时候叫人家小朱朱,还钱的时候就叫人家朱庄主。”
后来知道屠四谷换不上钱,想到可以成亲,于是精心打扮:“还有点漂亮嘛!”
而直到最后一句台词:“换张贵的纸,从新开始。”霸气又洒脱,多金又痴情。众美环绕之中的朱真金,成为最耀眼的存在。(这样的霸道总裁,请换个性别给我来一打,谢谢!)
与梁朝伟演对手戏而不落下风,李宇春的这次跨界,立住了!
除了李宇春这样的“小惊喜”,影片里也不乏一些小机灵。
比如用刺妖母子亲来引发白百何和井柏然对胡巴的寻找,再比如小妖怪与自己老婆的体积对比制造笑点等。
小机灵抖得挺成功,整体观影氛围轻松祥和。
春节档全家观影,《捉妖记2》不失为一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