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累……迷茫……沮丧……
当80、90后进入30至40岁区间时,父辈们曾经的那些老话似乎都在得到某种验证,所以我们急切地想要改变但完全又不知道能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吃撑了睡不好总生病还被骗,不知道是一种什么魔咒在一代独生子女身上附体。结果、离婚、二胎、买房、教育、医疗一连串的城市问题都汹涌澎湃地左右着我们的生活,突然觉得父辈们还算幸福,70年代的人更是活得很美好。当物欲被满足部分又无法升级后,我们开始权衡生活的本质,在思量为啥活着这般。
改革开放突破40年,经济发展带来的一切都彻底改变了前人经验值的有效性。不忍对父母说他们不懂当下的规则,而现实就是那么清晰残酷地让我们在某些家庭事务里与他们摩擦,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更何况暗流和暗礁简直就是防不胜防。多久没有抬头傻傻看星空?因为雾霾和光污染在城市里根本看不到;多久没有沉浸稳稳看本书?因为忙啊和压力大根本没心思;多久没有认真静静陪爸妈?因为累啊和忙小家根本没时间……请问,什么才是真的重要的,你理性衡量过么?看起来一直往前面奔跑,这些忙究竟为了什么?加薪?升职?幸福?快乐?为什么觉得越忙越没有存在感?我想也许只有慢下来才能觉得一个馒头都很香、一碗薄粥也好喝。可惜看起来醒着的时间都被无谓的事情消耗了,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或者说我们就没有审视过自己,所以不愿放弃当然无法得到。
城市里人多车多欲望多,每个人都被无形的压力笼罩,不管哪个阶层都会有焦虑。山珍美味都吃腻了,摸着浑圆的肚子哭着喊着减肥,然后还在烧烤火锅奶茶。究竟是什么鬼在附体,我们无法享受平淡享受清静?究竟是什么力在作祟,我们无法关心自己对话内心?我觉得就是道家说的没有顺势而为,我们总是逆着身体扭着精力去追逐一些可能并没有用的东西,不仅仅是欲求不满,是根本不知道欲求为何?!不需要的或者达不到的,真的得到了能罢手么?欲望本身就是鸿沟,永远填不满;克制有节才是根本,永远都不晚。可惜……在这个买买买的氛围里,谁能不消费?金钱不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是刷新了我们的欲望。所以哪怕我们很努力地得到了儿时梦想的生活,我们仍然不快乐。
现在的我们不拜神不信教更不学习,所以中华智慧都被压在了我们强大的成功学下面。一切向钱看、一切向利益看、一切向赚更多看,拼房拼车拼包拼表、拼爹妈拼学区拼考级拼出国……我貌似什么都没有也就跳出来看看,这一切真是你们想要的?在这个奋斗过程里你们的快乐和动力>劳累和疲倦?最后一句为了小孩都值得?问过小孩真的想要这些么……我没资格这么说,毕竟我没有小孩。我也庆幸没有生一个孩子让她或者他来这个竞争力爆棚的世界,能过好此生可能是我需要面临的问题了。偿还房贷、赡养父母,在我看来就是妥妥的压力了,还要在自己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太多周围的故事表明青壮年的过劳死、积劳疾,可又有多少人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要活下去就必须工作赚钱,要成家立业需要物质基础,然后我们在自己的阶层里接受着周边的规则,哪怕我们可以放弃,但往往我们选择勇往直前。
恢复觉知是一个过程,我们现在富了,会想健康、创造层面的问题了,唯独忘记好好回望一下初心和起点。其实真的可以走慢一点,听听自己的呼吸、尝尝食物的原味、看看古人的文字、品品野茶的苦涩,或许我们能给自己一个交代,一个让自己过得更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