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无恶也,恶有两种读音e和wu,但意思完全不一样。
苟至于仁矣,无恶e也,如果一个人有心去求人,别不会做太多的坏事。
一个人有心求仁, 这说明他有比较高的精神追求,即便它一开始的方法可能不对,还达不到仁者的要求,但只要有这样的精神追求,它就不会坏到哪里去?
关于苟志于仁矣,无恶wu也的解读是,如果一个人有精神追求,想要成为一个仁德之人,那么大家都不会讨厌他。
我个人更偏向把它读作无恶e也。当然,我的结论也不一定对,因为对论语的解释本身就有诸多门派。
我读了一本书叫论大战略,这本书中讲到林肯做事有大方向,他追求平等,要求解放黑奴,这就是苟至于仁在这个伟大的精神追求之下,他做事也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某些时刻,他会有维护奴隶制度的举动,因为如果他不适时维护奴隶制度,可能美国就分裂了,细究他做事的细节,我们会发现他也做过错事,走过弯路。
但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志于仁的话,他所做的这些事都不算是坏事,因为他是为了伟大的目标。
林肯对此的阐释,我觉得特别有道理,他说指南针能够把人带到南方准确的引导人走向正确的方向,但如果只沿着指南针走就会掉进沼泽地。所以得学会绕过沼泽地,避开陷阱,甚至还要走一点回头路,只要心中知道,最终要走到南方去,这就是指南针和行走智慧之间的妥协与合作。
孔子的时代令人很难明白,一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大家都是靠传言在塑造彼此的形象,像孔子经常提的管仲,晏婴,我们都很难准确的评价,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孔子的这句话提醒我们的是一个人内心笃定大方向是对的,就不会做特别糟糕的事,在小事上是对还是错,不容易分辨,但是如果把时间的尺度拉到足够长,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为什么,而做它的方向在哪儿,那么好和坏就容易分辨了。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立大志,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