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希冀完美,但是很可惜的是,完美是不存在的。
总有人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完美主义”往往与脆弱相随。自我设限,画地为牢,这些字眼,表明的是:自身对于标准的不确定性,产生了内心觉受上的痛苦,实际上都是自己搞出来的。
通常,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那种不切实际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不现实,是因为他们不懂。
古文有云:“行不著,习不察”;当我们抱着“完美主义”的种子,一路前行,却忘却了在过程中去思考,经历多了,却没有把经历换算成阅历,实际上是,没有消化,心智的成长趋于停滞的状态。
做过销售或咨询工作的人,应该都有这个体会,有些人,对现实的情况一无所知,往往会随意提要求,过度追求完美的背后,实际上是其需求的空洞,他们内心之中根本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和诉求。
做一件事,有些人总是会干砸,对所谓的“做好“全凭想象,总是根据自己固有的浅薄的认知,在不根据事实基准的情况下,去盲目的行动。各种症状随即出现: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白日做梦……
过去,我会把很多事情设想的天马行空,做各种未来规划,完全符合好高骛远的定义;会把很多内容设想的过于完美,危机意识的淡薄,以及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搁置一边,徜徉在幻想的美好之中,沉浸在未来的高要求下带来的高回报预期之中。
久而久之,因为现实与完美之间巨大的差距和鸿沟,导致失败的觉受异常汹涌,追求完美主义的初衷,最后沦为另一个极端,它成为了我不去做一些事情的借口,拖延的习惯也随之而来。
总是在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前,过度的思考,考量,总认为自己没有准备充分,还需要继续沉淀,甚至面对质疑的时候,会投出掷地有声的话语:“做不好的事情我不做“。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心智的人口中说出,背后承载的内容和意义确实相去甚远。
“做出截然相反决定的理由竟然是一模一样的“。心智的力量,对于完美主义来说,是缺失的。
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可怕的,它是一整套的各个因素的集合。连带着的,是众多的不良习惯的积累。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总是在外界找寻原因,才是无法改变现状最根本的原因。
很容易走进误区,然后越陷越深。思维的习惯回路,越坚固,越会导致混乱。
很多时候,事情的结局,在我们出现不正确的“完美主义“念头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准备的十分充分再着手去做,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风险都排除,并考量直至清楚再上路。
这个误区,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
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主义,关键是我们到底为了它做了什么,而不是什么也不做。
稻盛和夫,日本的经营之父。刚创立“京瓷“公司的时候,对于产品,极度的苛刻,”会划破手“,就是最好的写照。
他把这种追求完美的,严谨的态度,作为自己实践并坚持的过程。以身作则的同时,要求并影响了公司研发的员工。
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被称为“一位完美主义者”,他不断追求完美是事实,但前提是他不仅有能力,而且坚持不懈。为了拍出《阿凡达》,他在拍完《泰坦尼克号》之后准备了整整10多年,其间经历了很多坎坷,为了创造完美的3D效果,他耗资1400万美元与日本索尼公司研发总部合作开发了他理想中的拍摄设备,为了能完整得把握3D电影,他参与了另外一部3D电影《地心历险记》的制作,这一切,最终成就了震撼人心的《阿凡达》。
这些都是完美主义带来的。
现在,我更愿意,在解决了3个问题之后,再去想完美主义的内容。
- 我想要什么?
- 我要的结果是什么?
- 我要放弃什么?
当清楚了这三个问题的内心最深处、最真诚的答案时,我们就完全能够明白,我是谁 ,我要去向何方。
那么,完美主义的心态,更多的是,在内心深处根植下,对未来的期许,是为自己设定的更高的合格线以及对自身更高的人生态度和标准。
这要求我们,不断的以一种未来的眼光,以一种“未来的能力“来审视自己的现在。
看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基于现实,在行动的过程中,弥补鸿沟的部分,脚踏实地,并坚持不懈。
心智的成长,在实践的过程中,得以锤炼;
不放弃,永远有机会可以赢,可以成功;
完美主义,永远要用实际的行动和反思去证明,去追求,直至落地归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