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你们有没有发现,耳边时不时传来消息,谁谁谁家的孩子得了抑郁症?孩子们正是花儿一样绽放的年龄,正常的情况下,不是应该没心没肺,无忧无虑地撒欢儿玩吗?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得抑郁症呢?这其中会有哪些原因呢?
01
孩子们活动空间受到限制
在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乡间小路很安全,路上也没什么机动车穿行。上学放学都是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你追我打了,一路浪到学校去。
那会儿书包也不用背来背去,到学校里都是淹没在操场中。一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来,才会像鱼群一样钻进教室里。
小伙伴们自娱自乐的项目也太多了,比如跳房子,跳皮筋,丢沙包,老鹰抓小鸡,玩石子,抽陀螺等等,数不清的花样。
而现在的孩子们,上学放学路上汽车太多了,家长都不放心,基本都是来回接送。
孩子从学校接回家之后,就是从一个格子间进去另外一个格子间。平时在教室里,也不准跑,不准跳。课间活动时间,老老实实坐在自己位置上。要是到走廊里疯跑一会儿,马上就有其他同学给老师打小报告。
至于操场,虽说是公用的,也要等轮到自己的班级了,孩子们才有资格去对应的区域里活动。
现在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基本没有多少自主活动的空间。他们只允许在合适的范围内,按照既定的轨道上运行。但凡不听话疯疯打打地,立马找家长谈话。
而且,就算到周末了,许多家长也是会带孩子,游走于一个又一个的培训班。有时候,放学回来之后,我儿子想找同学玩。偌大的一个小区,就是找不到玩伴,别人家的娃不是关在家里写作业,就是被父母送去外面培训班上课去了。
02
家长期望过高
工业化的国家,出生率普遍都在下降,而且这个趋势基本上是不可逆转的。
大家也想清楚了,现在就业,养老压力那么大,作为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养育孩子的成本又高。一对夫妻,普遍只愿意生一个娃,精心培养一个娃。
我们这一代中年人,能从农村混到大城市定居的,基本还是受益于考上大学的福利。
所以,绝大多数家长也想把自己奋斗的路径,套用到自己娃身上去。父母都是大学生,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比别人差呢?
虽然我们心知肚明,关于孩子的智商,存在“均值回归”这一理论。但是理论中的智力回归,真的是砸到自家娃身上时,有几个家长肯服输?
去从心底去接受这件事:自家的娃就是一个普通人,有可能将来考不上大学。
明明自家的娃很优秀,可是考试成绩就是不理想?他只是暂时不开窍,只是暂时心思不在学习上,只是他没有用心去学习,或者是没有用对方法。父母可以给子女脑补各种理由,唯一不愿意承认的就是,自家娃就是平庸。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判断,只要孩子还在可以“鸡”的有效期里。父母就忍不住明里暗里地给孩子补课,逼着孩子马不停蹄地学习。
因为父母真的输不起呀,全家三代人所有的希望,都压在这一个宝贝身上。一家人铆足了劲,就是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就是没有人肯接受现实,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人上人终究是少数中的少数。但是,你我都是普通人,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不能是普通人呢?
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不是有天赋的,就是自驱力强的。而二者都不占的,被家长逼着学的孩子们,尤其是达不到家庭的期望时,父母免不了会责骂自己的孩子。
而孩子他自己这一天天过得也挺糟心的,在学习里不受老师待见,在家里又是被父母责骂。负面的情绪就这样一点点积攒着。
不像我们那个年代,在学校里在家里挨打挨骂了,跑出去疯一会儿,跟小伙伴玩一下,那些压力顺带被排解释放了。
现在的孩子委屈了,难过了,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发泄的渠道。而一直不说话憋在心里头,就像高压锅一样,一直加压的话,迟早会爆掉。
换一个角度想,假设我们上班犯错了,偶尔被老板骂了,也会心里不爽。要是天天被骂,那就索性撂挑子不干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去!
而孩子们如果天天上学的心情,跟上坟一样,还没法跳槽,在家里得不到理解反而是斥责,心里能不郁闷吗?
03
教育的本质,是筛选听话的孩子
如果把孩子们,学校和家长们看作一个体系的话,规则是已经设计好的,每个人每个角色都必须在特定的轨道里运行,脱轨的就出局了。
整个体系运行的结果,就是让学校这条生产线,培养一批批合适的螺丝钉。
至于培养螺丝钉的老师们,很多时候也是相当的无奈。从上到下分配出来的各种任务,SOP里已经写好了每一步该怎么操作。他们被绑在那个位置上,也没有多少自我发挥的空间。
而家长们也是惴惴不安,即便心底多半也清楚,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能不能到市场上卖个好价钱,眼下也是管不了。
顺应体系,跟着前面的大部队走,孩子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跳出轨道,孩子们又能干啥呢?那个后果谁也无法预料。有时候连家长自己都是茫然的,顺着人流走,总是没有错的。
在这个过程中,不适应规则的,想标新立异的,不按规则出牌的棋子都得被筛选出来。
只要保证大多数成品是好的,就达到目的了。只是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也很想做一回自己,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爱好,像释放一下他们的天性。
但是大部队走得很快呀,而且还有加速的趋势。一旦掉队了,老师会催家长会骂。
没有时间去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他们一直在对抗与妥协之中来回挣扎。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筛选出一群听话的孩子。
在这个大机器运行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听话容易妥协,就能跟上节奏;而有的孩子始终摸不准方向,内心割据严重,找不准节奏。面对周围各方面的压力,又找不到出口,就抑郁了。
04
放下过高的期望,试着接纳孩子的消极面
当孩子还在肚子里时候,我们期望熬过三个月,生出来健健康康,别缺胳膊少腿,脑子正常就行;当孩子上幼儿园了,我们期望孩子多拿贴纸小红花,多才多艺最好;
当孩子上小学初中了,我们期望孩子能多拿奖状贴满墙壁最好。当孩子考上高中了,我们又期望孩子能上个好大学,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我们的期望值一直在悄悄地拔高,变化的是我们。只是孩子,还是当初那个孩子。
矛盾的是我们这些当父母的中年人,如果要等待孩子们自己去想明白一些道理,可能还没等到他们开窍的时候,就被无情地刷下来了。
但是强制性地压抑他们的天性,这条路多半不会一帆风顺。
孩子偶尔也会闹情绪使性子,破罐子破摔,或者是发泄情绪,或者是闷声抵抗,关闭沟通的渠道。
不管怎样,什么事情都是两面性的。情绪也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看我们能不能正确接纳而已。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有开心就会有伤心,有积极就会有消极,有乐观就有悲观。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我们父母能做的越来越少。当他在消极郁闷的时刻,试着接纳情绪的阴暗部分。也许他只是累了,缓一缓还会继续赶路。放下焦虑就是给孩子松绑。
有时候默默地支持,就是对抗孩子抑郁最好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