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前两本“之谜”系列绘本,不仅惊叹于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希望孩子能拥有更多的想象力。
于是,我拿着《石龟之谜》这本书,让孩子根据书的封面去想象,去猜测。
没有期望他能有如作者般发散的思维,但好歹也希望他能开启自己的想象大门。
可他却拒绝了,直接说他想不到,猜不了,一心只想听故事。
虽然没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却不至于失望,但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实际出发,不欺骗,不隐瞒。
爱因斯坦:知识不如想象力,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则是环绕着全世界。
了解实时固然重要,可如果没有了想象力,就如同折翼的鸟儿: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冲上云霄。
出自法国绘画大师安德烈.纱布儿之手的《石龟之谜》绘本,不仅有大胆的想象,还将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和思路,隐匿在这一个个小小的猜测后面。
Part One 提升孩子的见识
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见识。
奇切卡彭小镇的海边,一群正在玩水的小朋友,被海面上的一块石头吸引了,这块石头,究竟是什么呢?
从最初猜测的岩石、乌龟这类日常容易见到的东西,到对造物主的一系列联想,再上升到对海洋的生态系统的猜测,最后到美杜莎的眼睛戛然而止。
这一系列的猜测背后,离不开孩子们日常所见所闻。
毕竟,我们很难认识到见识以外的东西。
见识的重要性,这从近两年流行的“多带孩子涨见识。”中,可见一斑。
有人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办法带孩子长见识。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如果没有条件带孩子去远方,何不与孩子一起,来一场“说读就读”的旅途呢?
Part Two 认真对待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三岁四岁有点烦,五岁六岁老捣蛋,七岁八岁狗都嫌。
三四岁的孩子,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他们对任何事都要“刨根问底”。
疲于应付时,有没有对他敷衍了事,或者发脾气呢?
其实,当孩子问“为什么”时,就是有东西引起他注意了,这个时候,就该咱们上场,一步步去发掘他的想象力。
听到孩子问“为什么”时,先忍住内心的那一点点烦躁(毕竟是亲生的),想办法让孩子联想到他已经知道的事物上去,再从已知的这些事物去天马行空地做猜想,并对他的猜想做一定的推演,培养科学思维。
Part Three 陪孩子一起想象
“之谜”系列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每一本的最后,孩子们都在没有得到确切结论的时候,一哄而散。
这才是孩子最天真的地方,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无限想象,但因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验证,作者在最后都让他们欢乐地离开。
孩子最可爱之处也在于,他们容易被新事物吸引。
每本书的最后,孩子们是一哄而散了,可作者却还会继续进行探索,如果你是想在文末得到真实的答案,对不起,没有。
因为,作者的探索,只会比孩子们更发散。
写在最后 创造力的基础,是想象
在本书的末尾,作者说石龟是天外陨石,是月球上的小孩子向地球扔的石头,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一定要告诉他们的妈妈,阻止这种危险的行为。
试想,如果现在我们还没有登过月球,会不会让读了此书的小朋友从此产生登月的梦想呢?
奥!想象力真是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