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晨今天忘记带画箱了,所以他的妈妈只好把画箱送到学校去,当她来到依晨班级门口时,看到依晨班级的几个男孩在一起跳房子,于是,妈妈开始环顾四周寻找儿子的踪影,终于在大楼拐角的阴影里发现了依晨,他孤零零一个人站在那里,眼巴巴的看着那几个男孩玩耍。
依晨家三个月前搬入新校区,所以依晨从原来的小学转入现在的新学校。上周,老师也反馈说休息的时候依晨总是一个人呆着。
突然,依晨看见妈妈,他跑过来扑到妈妈的怀里,哭着说:“妈妈,没人愿意跟我玩,我要回家,我讨厌这个学校!”
�����������������������������������������������
看到这个场景,家有害羞娃儿的家长是否也有同样的经历?
依晨非常想和那几个男孩一起跳房子,可是就会不敢,不敢靠近同学们,不敢去和同学们一起玩。这这种心理在我们大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有什么不敢的,同学们又不是打老虎会吃人。
好吧,既然家里就是有这么一个害羞的娃儿,那我们就接受现实,来分析一下他们到底怎么想的。其实,象依晨一样害羞的孩子通常感觉自己是个“局外人”,他们内心非常想成为集体的一员,但是表现的是他们会故意躲开其他的孩子,表现的像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这是因为他们担心同学们会拒绝和他一起玩,与其被人拒绝还不如一个人待着。
害羞的孩子通常会觉得与其他孩子之间的距离就像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例如上面的依晨,如果家长或者老师要求依晨和同学们一起去玩跳房子,依晨肯定也会拒绝并退缩,因为他听到家长或者老师的要求会变成:“来吧,依晨,只是一起跳过大峡谷而已”,而且此时正在玩跳房子的同学们只顾自己玩,根本无暇顾及依晨,这在依晨看来是同学们不欢迎自己一起玩跳房子;或者即使有同学邀请依晨一起玩,他可能也会拒绝,因为依晨总是非常害怕失败害怕出丑。
所以,害羞的孩子之所以什么事情都害怕、都不敢做,是因为他们总是无休止的担心会出丑、会丢脸,他们总是认为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在看着他们、等着看他们出错。在害羞的孩子看来,周围的一群孩子就像是一群挑剔的观众,而不是一群潜在的玩伴。
如果您的孩子害怕参加集体活动,你就需要教他如果加入一个群体,以及如果处理忧虑的情绪,以下秘诀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交友秘诀¯
你必须敢于参加到活动中去。
不要等着被邀请。
站在边上会让你脱离群体。
想要加入一个群体,需先观察、然后再融入进去。
你头脑中的想法会影响你的表现和感觉。
不尝试永远不会成功。
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
人们更担心他们自己的表现,而不是时刻关注你的表现。
你的错误在你自己看来很严重,可是在别人眼里并非如此。
�����������������������������������������������
加入群体
害羞的孩子总是在群体外围徘徊,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加入,他们一直在等待,希望会有个邀请,可是别人只顾自己玩一直没有人邀请他们,这时候我们大人通常会建议孩子去和在玩的小朋友说:“我能一起玩吗?”,大部分家长都会这么建议,包括我自己也这么和孩子说过,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建议,因为这样一来,那些小气或者调皮的孩子就有机会说:“不行,走开!”。
通过对公园里或者操场上的孩子们行为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成功加入群体的孩子并不会先引起群体成员的注意。他们看到一群孩子并想加入其中时,通常会先观察,弄明白那些孩子在玩什么,然后才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所以,想让你的孩子成功加入一个群体,就要告诉孩子“先观察、后融入”的理念。
害羞的孩子本身就是个很好的观察者,他们需要克服的就是如何融入的问题。要告诉孩子,成功的加入一个群体,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停下来正在做的事情来盯着你看,我们的目的是在不打断现有活动的前提下加入其中,这种观念会让害羞的孩子的压力没有那么大。
需要强调的是,告诉孩子身体上尽可能同其他孩子接近,先保证自己在群体的界限之内,如果站在边缘不靠近就会被别人忽略。
还有,如果一个群体正在进行一项比赛,那么建议孩子加入正在处于弱势的一方,因为失败者更容易接受外援,即使你的孩子并不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
组建群体
害羞的孩子有时候会发现,组建自己的群体会比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群体更容易一些,因为他们不用去接近任何人,而是其他的孩子来接近他们。
那么如果组建一个群体呢?可以让你的孩子带一个很新奇的玩具到公园去,这个玩具又是需要很多人一起玩的,而且这个玩具你的孩子也不介意和其他人一起分享,例如球、球拍、对讲机、大跳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象游戏机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大部分的孩子更喜欢一个人单独玩游戏。
如果有小朋友走近,家长还要教孩子应该说的话,例如“你想玩吗?”或者是“你想试一下吗?”,还要告诉孩子要面带微笑的和其他孩子交流。
�����������������������������������������������
克服内心消极声音
告诉你的孩子,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声音,讲述着我们该怎么样做以及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如果那个声音总是在叫唤“我一定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我们或许真的会把事情搞砸;如果那个声音总是在说“没有人喜欢我”,别人就会觉得我们希望别拒绝,而他们就会真的拒绝我们,这都会一点一点让我们失去信心。如果想要不再感到害怕,就要学会克服心里的这个声音。
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列出他们心底的声音,然后再列出来如何反驳这些声音,下表中列出了一些例子,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内心消极的声音反驳的声音
每个人都在盯着我看。那又怎样?他们想看就看我不在乎
他们觉得我是个怪人。我知道我不是怪人。
我一定会把事情搞砸的。不怕错,我一定会尽力把事情做好。
这个事情我不知道怎么做。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孩子和我差不多。
他们一定会嘲笑我的。嘲笑我就是嘲笑他们自己。
没有人喜欢我。了解我的人会喜欢我的。
我知道他们不想和我玩儿。不试的话怎么知道结果呢。
如果你已经列出来那些内心消极的声音,就可以让你的孩子大声念出反驳的声音,通过不断练习直到孩子能快速轻松地应对那些消极的声音为止。如果孩子能够大声地反驳自己内心消极的声音,那么他就能在社交场合默念这些反驳的话。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孩子自己想到的自我安慰方法比你建议的更有效果。家有类似依晨孩子的家长一定都说过:“不用担心,孩子,你会做的很好的,每个人都会喜欢你的!”,虽然这些话听起来很真诚,但是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效果,因为那是家长的声音,不是孩子自己的,要让孩子克服自己内心消极的声音才有效果。
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还要时常多观察孩子的状态,当看到孩子害羞的时候,找一个单独的时间,同孩子讨论那个让他感到担忧的声音是什么,然后再做好应对的反驳观点,继续让孩子练习。相信通过一次次的练习,打消害羞孩子的内向顾虑就会变成无意识的反应。
�����������������������������������������������
为可能发生事情制定应对预案
当害羞的孩子为新环境担忧时,或者生怕出现各种可能的状况时,提前为孩子想出应对预案会有很大帮助,因为这样可以提前将恐惧释放出来,会减少对孩子的影响。
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个表格,在最糟糕情形栏中填上他们能想到的一切担忧的事情,无论这些担忧听起来有多么的牵强;然后在应对方法栏位里帮助孩子提出具体行动计划。下面是针对孩子参加音乐演奏会可能发生的糟糕状况及应对行动,提供大家参考。
糟糕的状况应对行动
如果我的谱子掉了怎么办?我会平静的捡起来。
如果我的谱子又掉了怎么办?我会再捡起来。
如果我演奏错了音符怎么办?我会继续演奏,观众不会注意到的。
如果我出错大家笑我怎么办?我会眼神寻找关心我的人,并低头继续演奏。
如果因为害怕忘记演奏内容怎么办?我会深呼吸平静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拿出提前准备的谱子。
如果我演奏中间卡壳了怎么办?我会重复演奏我记得的部分。
如果我什么都记不起来怎么办?我会假装这段结束了,然后弹我会的部分。
如果我们裤子掉了怎么办?我会提上去,假装什么没发生。
�����������������������������������������������
设想成功
“设想”是运动员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他们形象的设想自己能超常发挥,这有助于他们能将其变成现实,在进入一个社交情景之前,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技巧来帮助害羞的孩子。可以让害羞的孩子把自己想成一个乐观的人,这是在头脑中预演成功的一种方式,生动逼真地设想自己同别人接触时会感到舒服和自信,这样的情形就可能真的发生。在我们的经历中,设想有着神奇的影响力,因为在“我真正地这样做了”之前已有“我已经看见自己这样做了”。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能具备自我设想的能力,但年龄小的孩子就需要父母的参与。晚上孩子躺在床上未入睡之前,可以让他想象一个大事情、或者一个真实的事情,想的越详细越好,这可以让孩子在头脑中对好的事情有一个清晰的画面,以此来抵消他把一切事情往坏处想的倾向。
�����������������������������������������������
认可成功、应对失败
害羞的孩子习惯性的在头脑中用错误大家自己,而漠视自己的成功。如果你的孩子遇到挫折,要告诉孩子做错事是很正常的、极易发生的,我们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下次不发生就好了,这也是吸收人生经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还要告诉孩子,在他们自己看来很严重的错误,别人可不一定觉得是个大事,大多人都只顾自己,不会注意到别人的错误,更不用说老想着别人的错误。
还有,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取得的成功,让孩子意识到是他的友好行为引起别人的积极反应,不是害羞孩子自己认为的“这只是运气”“他们并不是真的喜欢我”“这没什么”,家长作为孩子的主要支持者,一定要帮助孩子认可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