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别千里万里,味蕾仍会保留最初的记忆。
小时候就非常喜欢吃炖豆角。夏天,妈妈最爱交替着做豆角和茄子两道菜,每次做豆角时我都特别高兴,做茄子时就暗暗少吃半碗饭。看到饭桌上摆着一盘冒着油花的豆角,心里就会美滋滋的。
去饭店时,最喜欢点的一道菜是“压锅黄豆角”,黄色的油豆角被炖得烂烂的,豆一入口就像化了一样。上次回乡,好朋友专门在家给我做了一次;这次回乡,又在饭店连吃了两顿这道菜,实实过了一把嘴馋的瘾。心里知道下次再回去遥遥无期,恨不能把这道菜再吃两顿。
还有一道东北菜叫“蘸酱菜”。我打小就不爱吃蘸酱菜,觉得菜是生的无法入口,只能吃黄瓜蘸酱,生菜婆婆丁小葱一类的菜则只会远观,妈妈也尊重了我这个饮食习惯。
离别家乡日久,有一天突然特别想吃黄瓜蘸酱。某强去大润发买黄瓜,买回来的黄瓜特别大,吃起来很酸,根本不是东北小黄瓜的味儿,令我深感失望。回乡后去好友娟子家北湖的公司,看到露天有黄瓜架,上面结着大大小小的黄瓜,娟子直接摘了一条让我吃,我洗完后急急咬了一口,那清香的感觉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味蕾。
离开前一天早晨出去吃早餐,发现有一个出早摊的在卖小旱黄瓜,买了几斤,小小的嫩嫩的,咬一口会露出细细的黄瓜籽,满口黄瓜香。洗几条回程吃了一路,这熟悉的感觉着实让我留恋。
大庆有一个饭店,叫“拾鱼”,让区和新村各一家,会炖十斤以上的胖头鱼,鱼头味美,鱼肉鲜香。某强生日那天,约了十几个家人一起去了让区的“拾鱼”,叫了一条大鱼,大家边吃边赞,把一条大鱼吃得精光;当晚,几个朋友又约北湖相聚,在户外林间桌上设美餐,席间又炖了一条十斤以上的大胖头鱼。怎奈主角某强因鼻出血做电击治疗无法前来,导致我不能安享美味和美景。
大庆的坑烤是很出名的,龙凤区有坑烤一条街,就是把吃的埋在坑里烤(我并未亲眼看到)。由于是相熟的食客,可以提前打电话约烤土豆、地瓜、羊排、鹅蛋、玉米……等你和朋友按时赶到时,冒着热气香喷喷的坑烤美味就端上了桌,你除了大快朵颐外,根本没有任何能力抵抗得了这坑烤美食的诱惑。外面来朋友了,第一顿上大饭店,第二顿可能就是去吃这坑烤。
因时间很赶,这次没能去吃坑烤,暂时让它存在记忆中吧。
走前一晚,闺蜜晓东请我吃了“喜家德”饺子(广东没有),“上车的饺子下车的面”嘛,在东北送别最适合吃饺子啦。我非常喜欢吃韭菜鸡蛋虾仁馅的,就点了一盘。晓东又点了“喜三鲜”和“纯虾仁馅”的,饺子一上来,热气腾腾的,我夹一个咬一口,心满意足地长叹:“就是这个味儿!”
……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饮食习惯有所调整,我再吃东北菜会觉得有点儿咸。
每个人的心版都有一幅美食地图,那代表着快乐、幸福和牵挂,家乡菜无疑会牢牢占据重要位置,这种滋味,不离乡,不懂得;愈远离,愈记起。
虽如此,那颗不羁的心却带着双脚离开了家乡,不顾嘴巴的苦苦哀求。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离乡的人才能体会。
某小孩说,我非常爱妈妈,所以一定要离开你,这样我才能长大。这种感觉,与我对家乡何其相似!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知道家乡永远在那里,只要我回去,那熟悉的笑脸和美味就在等待着我;只要我不离开,我可以过得悠闲且安逸。为这,我一定要离开,只有这样,我才能不停下脚步,不断突破成长变化,最终成为自己满意的模样。
思念家乡的时候,就下厨做一次家乡菜吧,里面,有永远不变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