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那年,报志愿选专业的时候,毅然决然选了传媒。不是因为喜欢,当初傻乎乎的,对所有的专业也没有多少真正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脑子里都是一些基本和肤浅的概念,比如,学汉语言文学的应该将来要当老师吧?学金融的以后要进银行吧?传媒,应该要当记者或者主持人吧?懵懵懂懂选择了这行,恰好父母也同意,我就顺利去了一所一本大学读书。
大学四年,经历了很多。结识了不同性格和爱好的同学朋友,了解了学校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科老师和各种社团活动。当然,对所学的专业,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感知。传媒,新闻,并不是一个多么光鲜亮丽的行业,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写稿能力外,最重要的新闻理想和职业操守,无比重要。
但越学的深入,越明白在当下的社会,这个所谓的新闻理想要实现起来是多么的难,职业操守要去坚守的时候也是多么的不容易。现实生活中的体验与课本中理论经常是矛盾的。或许其他专业也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但传媒这个行业显得尤为明显。
四年中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也看了不少故事案例,同时也做了不少采访和写稿。但是,那个“虚”的新闻理想,要完全实现,太难太难。
比如,大学期间我去当地一家报社实习,有一次采访假醋作坊,花了几天时间去做,很投入,也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最终写好稿件拿给总编辑,总编直接告诉我,这稿子用不了。那时候年轻气盛,我问为什么用不了,他说没为什么,上不了就是上不了。我刨根问底到底为什么,总编发火了:你知不知道最近省上领导在抓食品安全这块,你这稿子上报了你知道后果吗?!
那是我第一次,现实生活中第一次,感受到新闻不自由,貌似采访自由写作自由的外面,有一层我看不见摸不着的牢固的墙阻挡着,新闻无法呼吸。记得当时我很生气,推开编辑室的门就走了。
后来在我真正从事了媒体这行后,我慢慢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大环境无法被改变。渐渐地,新闻理想,职业操守,这些词离我越来越远。甚至有些时刻已经被忘却。写一些鼓吹的文章,软文,通稿......
直到有一天,我崩溃了。受不了内心的煎熬,受不了这样的工作。我终于想明白:应该去做发自内心想做的事,应该去追求对的东西,而不是随波逐流。坚守职业操守和理想固然不易,但我应该尽力去做。新闻的客观与真实是根基,如果连这些也丢掉了,做新闻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后来我换工作,再后来我出国读研,一点一滴努力追寻着我内心的新闻理想,因为我觉得,不能因为一件事情太难,就放弃追求它的努力。我相信每个有新闻理想的人贡献出的一点一滴,都最终能凝聚成江河湖海。
有人问我,后悔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吗?我说不后悔。这个行业中也有许许多多愿意献身的前辈们,他们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职业身份,甚至用生命书写着一些故事。只是我们善于忘记,却不能否认它不存在。
作为一个媒体人,或许,我们不需要假大空,我们的使命是还原真相,我们努力不写假新闻,我们努力不做弄潮儿,我们在报道和写作时需要摸着自己的良心,我们头脑中刻下的“真实客观性”不能忘记。
媒体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投身这个行业,这个行业需要有操守的人,有独立思考的人,我们写下的每一个字,说出的每一句,我们都要负起责任。
想起大学时代课堂上讲到的,报界宗师张季鸾“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弘扬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操守和社会责任感。这两句话也是激励我在传媒行业一直往前走的动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