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十年后的我们呢?
超高难度的问题。
毫不夸张,我们存在的时代,变化可以用光速形容。
无论是谁,要勾勒一幅涉及未来十年的蓝图,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看,连国家战略,也是五年一规划。更何况,在社会大浪潮下,渺小如尘埃的小人物。
且将问题放一放,让时光倒回至年初。
1月,我们满心欢喜,张开双臂拥抱人生下一个阶段。那时,我们不会知道,未来将爆发,把整个地球,搅得天翻地覆的“新冠疫情”。那时,一家六口,翘首期盼,即将发生在月中旬的重头戏。你的妈妈,也是我的妈妈,一个人,在老家操持着一切:小到餐桌上的鲜花摆放,吹影镂尘;大到婚礼现场的整体设计,纷华玉食。你一边嫌弃着婚礼程序繁琐,一边为了迎接当天的仪式,连续敷了七天面膜。得知新郎妆,只需几分钟时,你的脸上写满落寞失望。我一边调侃传统婚礼仪式,是办给父母和他们的朋友,一边催着收集、扫描我俩小时候的照片,反复修改背景视频。
2月,我们毫不犹豫,踏上前往澳门的航班,享受新婚旅行。身边的人很疑惑,为什么会选如此“小气”的地点?每每被问,我们总相视一笑——2019年,澳门回归20年。很想去看看,澳门是怎样的葡式风情、中式人文。关注战争历史的你,想看岁月遗址;关注人文社科的我,想看多元融合。只是,因为疫情,这趟旅行,终成遗憾。即使,走在“情人街”,我也是满世界找信号、随时随地抠手机——没办法,新媒体民工。想去的景点、餐厅,也都闭门谢客。唯一的小确幸是,意外地,在最古老的妈祖庙,度过了除夕的午夜,点上了新年的头香。
3月,我们还算幸运,赶在全国飞机停运前,回重庆开启宅家生活。互联网时代特点,和工作特性,即使在家,并不会影响开工。你呢,规律地,按时打卡上下班、协调安排,我呢,不规律地,随时随地做推文、准备网课。我们照常按时起床,听喜马讲书,做早饭泡咖啡,开始一天的生活。午饭前,我跟着韩团扭扭扭,你在旁边满脸无奈。晚饭后,由于不能出门,在小区溜达,一圈又一圈。回来后,关上灯,窝在沙发看老电影。就这样,一起听完了接近300份书籍音频,一起长胖了将近15斤,一起重温了无数经典作品。相识十几年,还是头一次,一整个月里,我们每天见面,24小时不分开。才知道,我们可以一顿吃掉2斤半的红烧排骨,可以不说话就这样呆上一整天,可以那么一样又那么不一样的和谐相处。
4月,我回学校工作,你还是在家上班。除了4日造访仙女山,被武隆天生三桥的奇诡震慑,我们又回到了过去的相处方式。互相提醒一下“该吃饭了”,偶尔问候一下“要睡了吗?”。即便没有等到回复,也不会往心里去,只会再发一条“那我先睡了,晚安,早点休息!”一次晚安,一只冷兔。冷兔,存在于二次元的动漫形象,深度参与我们的生活。比如,写下这篇记录的我,用着冷兔皮肤的输入法,想着穿冷兔T恤的你。真希望,可可爱爱的冷兔,永远被我们毫无顾忌的穿在身上,用在手里,挂在嘴边。由于,北碚没装网,有晚课时,我总是22点才回。空旷的城市,走在没人的校园、没人的街道,不自觉脑补末世情节,还好你会一直在。
5月,没有什么特别,疫情防控降级,恢复到一周见一面的常态。你忙着和数据打交道,我忙着和文字打交道。时不时,我会表达对你的羡慕,“真好啊,下班后就是真的下班!”然后,你会翻着白眼回复我,“那是在米国,同在发展中,彼此彼此。”时不时,你会和我说最近手上项目,“很多公司都回来上市,突然多了很多小单子,繁琐得很!”然后,我会瘪着嘴角吐槽,“别人在担心裁员、失业,你倒好,嫌单子多。”你的单位和我的单位,在此期间相继发生了些小插曲,还好,总体平平安安。由于结束了每日自己做饭的时光,你的食物沦为“开小灶”,我的三餐变成“吃食堂”。少了乐趣和享受,不过很快,我们又回到了疫情前的体重。
6月,一切如常,按部就班的生活、工作、闲聊、阅读。除了25日游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看到了刚出生、小小只的熊猫宝宝。26日晚餐,吃到了至今被你反复从记忆里捞出来回味的“冰烧三层肉”,在成都生根发芽的老广味道。下班后的你,时间给了健身和学习。相比之下,下班后的我,时间好像……不知道怎么就花掉了?我和一个朋友说,你已然确定了梦想,火力全开奔赴向前,我还在审视着人生,岸上观望疯狂试探。另外,黏糊糊的重庆夏日,无比怀念清凉的游泳池。城市虽未完全恢复,总算是,喝上不是外卖的茶百道。当然,也不再提,我代替理发店,给你剪头发的事。另外,璧山区成为了我们的后花园。
7月,毕业典礼照常举行,到场的师生热泪盈眶。整理微信后台,看到毕业多年校友的留言,猛然醒悟,从出生到现在,我的时间一直在开学、寒假、开学、暑假中无限轮回。你的时间和工作,或许大部分早已超越我能想象的范围。世间工种如此多样,时间轴因而不同。羡慕一词,不敢乱讲。波澜不惊的日常,一天一天越发炎热。准备葛优躺的我,突然接到份新任务。回家就问,要不要去?你说,没成记者,有机会体验,要抓牢。于是,在月末,我带着6名学生去边陲昌宁,做脱贫攻坚的采访和拍摄。本可再过二人生活的日子,又被我的“贪玩”破坏了。还好,是你,会理解,也包容,更有认同。
8月,暑假正当时,我结束云南之行,又赶往贵州。你嘴上哼哼唧唧,行动和心里却是支持。21日,短暂的假期进入倒计时。工作终于下线,和你在长沙,度过了茶颜悦色味的小假期。顶着长沙的烈日,第一站,公交车站粉店,吃完牛肉宽粉,我们就此决定,做一个胃口长沙人。更何况,剁椒鱼头、小炒黄牛肉、口味虾等等湘菜神作,还在后面等着。只叹,为何胃就一个。当然,少不了打卡网红万家丽,金碧辉煌、气吞山河。只叹,芙蓉国里尽朝晖。长沙,我们会再去。
9月,何其幸运,我回到北京,你重庆备战。我们又踏上一条如果不走,一定会后悔的道路。加油,少年!无其他。大概是,我们太习惯异地相处,好像没有任何不适。不过就是,时隔4年,异地同时同部电影、同类餐厅的休闲方式,又回来了,仅此而已。
10月、11月、12月,东航随心飞,每月聚一次,北京的生活,学会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第一次,听线下脱口秀;第一次,看开心麻花剧;第一次,朝拜万圣书店;第一次,携手入梦红楼,重温87版红楼梦,探访西城区大观园、海淀区黄叶村、正定县荣国府,当然,不能漏掉癸酉版红楼梦解说;第一次,漫步北海公园、眺望香山红叶……不得不说,疫情原因,北京流动人口急剧下降,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娱乐设施,即使要排队,都在可接受范围。
怎么越听越像……校园恋爱萌芽时期的样子?
情怀满格,文艺满格,青涩满格。也不知道,是我俩幼稚不成熟,还是感情纯粹无杂念。(不管!我坚信是后者!反对无效!)
属于2020年的时间沙漏,就这样,悄然而逝,快要见底。我变得不那么急躁,你变得不那么……不知道,在我眼里,你是完美的。(不管!我说是就是!反对无效!)
所以呢,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十年后的我们呢?
嘿,无论走了有多远,路边的风景在变,我在里面,你在里面,不曾改变。
我的答案,不曾改变。
十年后的我们——
上班时,为理想、为责任全力以赴;下班后,手挽手,散步窗明几净的超市,仔细挑选,当季的新鲜蔬菜瓜果,回到家,烟火缭绕地做饭;假期里,大好河山、人文风光,看不尽的、尝不完的,无限延伸、无尽可能,我们还是我们。
大风蓝色预警的北京胡同,结冰反光的巷道闪亮,呼啦啦的风嘴里灌。
拢拢衣领,迎风仰头,你看见了迷雾散尽的前路,我看见了星光璀璨的苍穹。
这一刻,上面是流转着的晶莹光点,下面是平铺着的重叠皓影,而你带着微笑站在我的身边,甜甜的、灼灼的。
昨日晴空,
今日碧霄,
明日凌云。
风调雨顺,
山河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