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晚上开始,突然写不出文字来了。试着写了好几个话题,没写几句,便卡滞下来,再也写不出半个字来。而这种情况在以前是不曾有过的。
我的公众号是去年9月份开通的。开通公号后,只要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我一般是每天更新一篇。每天早晨起来就开始忙碌,一直忙到晚上下班,这段时间是没精力顾及公众号的。所以,公众号文章的写作都是晚上下班后才开始选题构思,再写成文字。那段时间虽然有时也会为找不到合适的选题而着急,但并没有出现过卡壳的现象。只要选定了一个话题,就会有很多的想法涌出来,我一边忙碌,一边用笔在本子上记下只言片语。等忙完后坐下来,一气呵成。
有两次,我写成的最快的小短文只用了半个钟头。因为晚上要出去喝酒,临出门前需要做一些事情,我就一边做其他的事一边在本子上记一下。然后,临出门之前,一阵噼里啪啦地敲击键盘,小文章就完成了。等晚上回家,再读上两遍,改改错别字,审审句子,就发出去了。
可是昨天不行,真有一种“冰泉冷涩弦凝绝”的感觉,思维好象一下子僵持住,千呼万唤,文思不来。
以前也听说过写作“高原现象”的说法,但是在我最近连续写作的这段时间里,一直没有遇到过。
在这种又要完成作业,又写不出东西来的情况下,我便想拿出以前写过的东西来改一改发一下。可是,当我重读以前自己写的东西的时候,又觉得没有一篇是自己比较满意的。话题是无关痛恙的,语言是苍白无味的,自己读着有点犯困。
以前听过一位老师讲写作课,他说写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文章写好后需要反复地改。他见我写了一些文章,就要我谈一下自己的写作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写作经验。我说,我写东西都是有了想法一气呵成的,根本不存在修改这一说。当时,那位老师听了很不高兴。
我当时的回答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文章不厌千回改”是一句致理名言。因为没有一个人能一次性写出一篇完美无缺的文章来。文章与其他的艺术作品不一样,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气呵成,便成了千古名篇。
而文章之所以需要改,是因为作者在写的时候,即便是文思敏捷,思绪泉涌,也不能保证每句话都是严谨的、规范的,每处用词都是恰如其分的,还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也会出现误用、错用的情况。文章写完后不重读,不修改,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而我当时却以为自己说得是实际情况。因为,很多次我投稿都是打下腹稿后,马上动笔,在电脑上输入文字,然后就投出去。有一次,从报纸上看到一则话题征集,我也只用了个把钟头的时间就写完了,写完就投出去,不久就登出来了。所以我所说的不改也是实情。
其实,写完文章后不检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激动。因为文思泉涌,笔下顺畅,写完后有一种大功告成的兴奋,又有一种荡气回肠的快意,这种快意如果不马上把稿子投出去,就难以挥洒得淋漓尽致。写完一篇文章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并且因为激动便会感觉文章是完美无缺的。现在想来,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错觉。
我觉得,“高原期”的来临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以前的选题不满意,一时又选不出一个更有价值的话题来;二是对自己以前写的东西不满意,但又无法超越以前的自己。
据说,“高原期”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愿翻过高原,能让自己进入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365无戒日更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