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出生后,我替先生在老家教书,没有想到坚持到她上幼儿园的年龄,最后因无钱给新换的领导送礼,被他强制按代课老师待遇对待,我才愤然离开的。
好像当时先生工资八百元左右,而代课老师发二百元,几百元钱对当时的我很重要,以至于,那个非扣我工资的人曾让我记恨了他很久。
我当时很是不服气,找他理论,好歹我和先生在大学学的是同一专业,我们家情况特殊,学校管理混乱的事情多了,怎么只管我们,我不要求涨工资就算了,还如此对我,他真是好玩,说别的不管,要不让先生回来上班,要不我必须按代课处理,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知道无需多言。
那一年我彻底离开了那里,一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地方,还好女儿很快要上幼儿园,老家没有,为了女儿,离开老家虽是无奈之举,也不完全都是坏事。几年后我已经不记恨那个领导了,甚至有些感激他,是他给了我重新出发的理由和勇气,让我的孩子有了完整的家,也有了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离开老家也算是一种解脱,唯一不舍的就是那群可爱的孩子们,是她们让我灰暗的日子有了些许亮光,和他们一起学习的日子,也成了我一生的难忘的时光。
我大概是个胆子大于能力的人,我从学校出来没有想到会去小学教书,只是家里的环境对先生来说,实在压抑,而我也不能独自带着几个月的女儿出去找工作,左右权衡,我决定替他在老家教书,这样上课的时候女儿也有人照料,而先生也可以出去打拼,给未来的日子寻找一个出路。
我接第一个班是四年级,站到讲台上我还没有想好给他们该讲些什么,看着他们一个好奇的面孔,我突然想起幼年的自己,我知道我不会用我老师管理我方法对待他们,我要给他们不一样的感受。
我结结巴巴的给他们做了个自我介绍,孩子们很是好奇我这个外来人,这个小学小的只有十几个老师,只有我一个人是外面来的,别的老师都是本村的人。
我看了一下课程表,我要教除数学之外的所有学科,还要当班主任,这应该是那时农村老师的现状,低年级老师更难,一个老师上所有的课,叫做包班。
因为有的是时间,我给孩子了讲了很多话,介绍了我为何会出现在那里,以后我们要如何相处,以及我上课的规矩,还有我做人的喜乐,我不知道当时他们能听懂多少我的话,只是看着他们一个个听的很认真。现在想起来好像孙少平当初一样。
谈话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世界很大,中国很大,河南省也很大,而我们生活的自然村很小,我和他们虽然都是河南人,却相差一千多里地,和老家到首都北京的距离差不多远,我是阴差阳错的站在了他们的教室里,算是有缘,期待我们将来可以和平相处。
我当时还告诉他们,不要小瞧自己,享受学习的快乐,在自己各自的基础上努力奔跑,特别强调了品质的重要性,告诉他们学习好了,可以用学历打开外面世界大门,而品质是自己将来一生幸福的基础……
可爱的孩子们当时未必能全懂我的意思,却一个个都在认真的听,我突然觉得我真是来对了,虽然曾经我也想着做个老师,只是当初的动机是为了报复布置很多作业的老师,想如果我做老师,教他们的孩子,一定作业量加倍,让他们尝试一下重复抄写的辛苦。而这里离我的家乡很远,我也不能报复我的老师了。
我也讲了我幼年的困惑,和当初自己幼稚的想法,讲了我女儿的可爱,也讲了我怕他们长大报复我女儿的担心,孩子们乐了,有的直接说不会的。
就那样我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活,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我从不歧视任何一个人,哪怕我的课他始终学不会,这样的孩子只有两个,我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也鼓励他们去努力找寻自己的优点,找到了一定要告诉我,让我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
孩子们是那样的单纯,我的课桌上总会有好吃的出现,我的自行车也总会被人擦的干干净净,看到孩子们每天高兴的上学来,在我的课堂上积极发言,我很是开心,我把班里四十多个同学按照兴趣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除了必须的新课,自习课我让他们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还有故事课,有时我讲孩子们听,有时孩子们讲我听,不管谁讲,我们都很开心,原来我们都是爱听故事的人呀!
语文原本是有意思的,我可不想把它上的无趣,周末我的作业都是办手抄报,孩子们兴致也高,每期评出好的都会贴在我们教室后面的宣传栏里,孩子们的劲头还挺大,我也乐在其中。
去教书本是当初的权宜之计,没有想到我一发不可收拾,要不是那个领导的出现,我真的不知道我现在会在哪里?也许还在老家开心的当孩子王呢!人生的偶然还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