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出趟门,从公交车,到私家车,出租车,到长途客车,火车,动车,地铁及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任性选择。选择的时候,考虑的基本条件是行程的远近,时间效率问题,接着才是经济条件的考虑。这跟现在社会科技及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七十年代,经济还不够发达,在我的家乡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火车,条件不好的甚至要步行。当时的火车是那种绿皮的长长的铁盒子,是人们出远门首选的交通工具。而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坐过普通的绿皮火车呢!
小时候,家在离县城很近的乡镇,而我们乡镇最有名的是有一个可以去到远方的火车站。我们村离车站就只有七八公里的路程,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向往着有一天能去镇上的车站看看那长长的绿皮火车长的什么样!这个愿望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终于实现了!因为学习成绩好,我被选中参加镇里组织的竞赛活动,跟随老师去到镇里比赛。在去镇上学校的的路上,要经过火车道。那时候,还没有建起高架桥,火车通过时,道口的起落杆会落下来挡住行人和车辆,等火车通过后,起落杆升起来,行人和车辆才可以通过。在火车道口不远的地方,有几间落满黑色粉末灰尘的房子,那就是车站了!
那时候小,不太明白车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后来大点了,才听大人说,这个车站主要是货运站,很多火车在这里停留是为了装卸货物,只有很少的客车会在这里停留,而且时间很短,要出远门还是要到二百多里路以外的青岛站。而火车拉的东西很多时候是煤炭,粉尘很多,所以整个火车道两旁都是灰突突的,有污染。因为是来参加竞赛活动,所以也没有心思多想别的,但是总算在经过火车站时看到了那个长长的,有绿色盒子和灰突突的大盒子组成的火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也算满足了自己小小的心愿。至于火车站里面是什么样子,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去看过。
后来再长大些,应该是八十年代了吧,为了要照一张相片给远在他乡的小姨捎去,妈妈带我和弟弟去镇上的照相馆拍照,我第二次来到了车站。这一次,因为是周末,在照完相之后,我央求妈妈带我去火车站看看,妈妈答应了。那时候,车站还没有安检啥的,我们从北门进到候车厅里,看到有七八间房子大小的大厅里,东、西各有五六排木制的椅子,是连在一起的,椅子上稀稀落落地坐着几个等车的人,整个大厅显得空荡荡的。在大厅的东面有一个窗口,上面写着“售票口”,有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坐在里面。我好奇地跑到椅子上坐了坐,椅子很硬,坐上去一点不舒服。里面还有卖东西的小铺子,因为知道家里的条件,我和弟弟只能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各种东西,解解眼馋。大厅里的卫生还算好,只是地面灰突突的。当然,这一次,我们近距离地看到了火车车厢还有火车道,是在铁路上的人不注意的时候溜到铁路边看的。从妈妈的嘴里我也知道了,妈妈最小的妹妹小姨,就是坐着火车,从这个车站离开了家乡去到了遥远的新疆,成了妈妈和姥姥舅舅他们最远的牵挂。
之后中专考试镇里的选拔赛也经过火车站去镇里的小学,也就没有了最初的好奇心,只是想着有一天长大了,要坐着火车去到离家乡很远的地方去看看,至于到底去哪里,心里根本没有目的地,只是觉得火车与远方是连在一起的。
中专毕业后,我被分到县里最远的乡镇小学教书,因为母亲生病,来回奔波于家和学校之间,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每次单程都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经历了母亲的离世,父亲家庭的重组,我经过努力调回了自己的乡镇,但没有就在小镇,而是回到离家不远的村子教学。车站与远方似乎与我小时候的梦想越来越远。
在山村小学,我邂逅了生命中的他,在冲破困难和阻力后,结婚生子。因为每学期考试后都要到镇里统一批卷子,最后一次经过火车道口是我怀着儿子那年冬天,天冷路滑,他用摩托车载着我,穿过火车道口时因为有个下坡,差点没稳住车子,我身子一晃,被他反手一拉,才没有掉下去。后来被家人知道,好一通担心告诫,说以后再也不能这么冒险。
休完产假后的那个学期再去镇里批卷子,已经是一年之后了,再过铁道口,已经有一座高架桥立在铁道口两旁了,我们再也不需要等火车通过再走了,可以站在桥上,看着一列列火车从脚下通过了。听说,车站也改建了,因为没有出远门的必要,我也没有了去看看的想法了。只是高架桥建起来之后,车站周围的环境开始好起来了,听说货运站签到了东面的另一个市县,小镇成了临时停靠的客站,比原来客流量,货流量都小了很多。听说是因为县政府的领导不愿意扩建车站,让铁路部门不得不选择去了邻市县的老城,把好好的经济增长机会拱手让出了。因为了火车站的问题,原本红火的车站周围的饭店,商场,小卖部及那些做小买卖的,甚至一些厂子,生意越来越难做了,纷纷关门歇业了。原本车站驻地的村子也不再是当年很多人想要来淘金的地方了,本村人纷纷外出打工,镇子里再也没有了当年的人来人往的热闹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出行需求也越来越大。动车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政府部门这一次争取到了建动车站的机会,在离老火车站不远的东北方,一个气派的高大明亮的动车站拔地而起。比起火车,动车速度快得多。为了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愿望,我和老公特地去动车站买了去青岛的票,体验了一把坐动车的感觉,座位比电视上看到的普通火车的座位舒服多了,还有隔板,可以拉出来当小桌子用,每排座位下还有插座,可以方便给手机充电,设计非常人性化。那天我们索性连同地铁也体验了一把,在下了动车去往地铁站购票乘车的过程中,我看着如潮水般的人流来来往往,心潮澎湃。三十多年了,我的活动范围没有出过自己的省,虽然多次外出学习来过青岛,但每次都是乘坐长途公共汽车来回,这一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行。那天,我们去了逛了青岛不太出名的太平山,吃了青岛特色小吃,看着变化巨大的一切,突然感觉自己都快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不由地感叹:时代的发展变化太快了!
去到老火车站看看,还是因为儿子上学。前年,儿子考到东北一所大学,为了不让孩子像我一样留有遗憾,我希望儿子能够有机会尝试一下各种交通工具的不同。所以,儿子开学时,坐的是飞机,我们一家三口体验了一把坐飞机的感觉。国庆节假期,可能是想家,儿子要回来看看,匆忙中,我又给他定了飞机票。返程时,因为时间比较充裕,我跟儿子商量,让他坐普通火车回去,这样可以顺便体验下坐普通火车的感觉。其实也因为动车没有直达的,要坐也需要到二百里以外去坐,而普通火车在小镇上就有一趟,是直达儿子读书的城市的,不需要我们开车去送他。儿子没出过远门,我也不想他路上太波折。因为车程太长,需要二十六个小时,我们托车站的朋友帮忙买的卧铺票,但是因为遇到假期,没有买到,只好买了硬座票。虽然天天上班经过车站(早在儿子上幼儿园时,我和老公就已经调到镇上的学校工作了),但一直没有进到里面看过。现在的车站,已经被后来建的动车轨道挡在了里面,要进站需要通过一个桥洞,往西一拐才能看到一个普通铝合金玻璃门,还不如家里入户门宽。进去后是售票厅,只有两间房子的大小,售票窗口在左侧。取完票,要从西面的门才能进入候车厅,送人的还要买站台票才可以进去。买了两张站台票,过了安检,来到了候车厅。现在的候车厅,地面是大理石,栏杆,座椅都是新的,但是大小比原来的小了很多,只有一间屋子那么大,坐车的人却很多,可能是因为国庆假期的的缘故吧?空气质量很差。环视了一下,坐车的大部分都是打工的和学生,也是,选择乘坐普通火车的应该大都是因为经济原因吧,跟我们去送儿子看到的坐飞机的人群明显是不一样的。
火车快来了,检完票后,我们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出了车站候车厅,先向东通过地下通道,又根据票面车厢号和座位号,顺着指引向东拐,出了地下通道,上到站台上等待火车停靠。不一会儿,火车准时到站,看着儿子提着行李箱,上到车厢,找到座位后,透过车窗朝我们挥手告别。我挥挥手,看着火车缓缓离开,心也随着火车远去。没想到,小时候坐火车的愿望是儿子替我实现了。而车站的变化,也让我始料未及,看来选择太重要了,错过了,就再也没有办法挽回了!后来跟儿子交流,他说,好累啊,时间太长了,座位特别不舒服,坐的腰疼,又躺不下,也睡不着,昏昏沉沉的好难受呢!
我知道,儿子,我就是想让你体验一下坐火车与坐飞机的不同感受,这份体验会伴着你一生!要知道你现在嗤之以鼻的交通方式,可是妈妈小时候梦寐以求的啊!时代的发展变化太快了,这变化就像车站的变迁,我们都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让知识和经历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