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在泰宁古城游玩,手机没电,回到酒店已经很晚了,但是心里一直惦记着要阅读的事儿,于是今天起了个大早,读到《工匠精神的另一种解读》这一篇时,又激起了我探寻古城秘密的欲望,于是,起身,换装,向只有一桥之隔的古城走去。首先要去的就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昼锦门,昨天因为天黑没看清全貌,今天,踩着石板,走在桥上,摸着石壁,突然被潺潺的流水声吸引了过去,顺着水流的声音,我开始溯流而上寻找水源,一路向着镇中心走去。来到尚书第路口,正好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洗衣服,我忙走上去问:“老奶奶,你用这里的水来洗衣服,不脏吗?”“这水是从很远的山上来的,最后要流到河里,不会脏。”“那你们喝的水呢?”“以前打水井里的水喝,现在用自来水,不能打水了。”这时,又见一位老爷爷来挑水,看着这场景,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古人在这里活动的画面:清晨的水渠水井旁,一群妇女拿着脸盆,一边唠着家常,一边洗衣服,而身强体壮的男子则提着水桶来挑水,一派忙碌景象。虽然现在还在使用水渠的人不多,但是,我还是对修建古城的工匠们心生敬意,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两千多年前,工匠们建造了这一片古城,他们用自己对建造技术的认真研究,还有对工艺精益求精的追求,还有对建筑的热爱,造福了当地人民和后世的子孙,让他们到了现在还可以继续使用先人的劳动成果,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自己,身为一个老师,我们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曾听到过一个这样的词“教书匠”,当时的感觉是那是一个每天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白天上课,晚上批改作业,三点一线,特别板正的一个人,是对工作特别严谨,同时也没有生活情趣的一种人。所以,我虽然身为老师,但我特别不喜欢用这个名词来形容自己,所以,也会拿这个来当借口,而不认真对待工作。今天读了张老师的这一章以后,我发现自己对这个词是带有偏见的,是对“教书匠”这个词的误读。“教书匠”这个词其实是想向人说明,教师也是一个手艺人,无论手艺人还是工匠精神,他背后都有一个价值的核心,那就是——只有秉持原则的人,才可以看做是一个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教书先生把教书当成了自己的志业,这种志业是自己选择的,而且是自己所擅长的,喜爱的事,是可以当做是天职的工作,所以工作勤勤恳恳,认认真真是正常的。
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其实也应该要按照专业的手艺人一样,专注的,持续不断的,持之以恒的,锲而不舍的去做研究,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自己最喜爱的一件事,也是我一辈子要做下去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