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阳春市河㙟镇凌霄村,隐匿着一种名为“罗老膏药”的传统医药。这不仅是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更是罗家四代人智慧与匠心的结晶。历经百年风雨,它依然熠熠生辉,为无数患者带去健康与希望。
艰苦卓绝,虚心求学
自幼受中医文化的熏陶,罗清基便跟随在父亲罗振钊身边学习。作为“罗老膏药”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他肩负着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的重担。他坚守传统,遵循父亲的教导,从医学经典《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入手,熟读并深入理解。他不怕劳苦,与父亲一同上山下山,采集药材,在实践中逐渐摸清每一味药物的性质和功效。这样的经历,为他后来成为一位杰出的乡村医生和非遗传承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匠心独运,百年传承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罗老膏药”则是其中的佼佼者。2022年12月,阳江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罗清基传承的罗老膏药制作技艺入选阳江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继承父亲衣钵的同时,罗清基也肩负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任。他结合临床经验,与父亲一起进一步摸索发展了膏药配方,研制出治疗风湿疾病的中医膏药。从选料、浸泡、炼油、下丹去火毒到摊涂,每一个步骤他都熟稔于心,精心制作,力求将技艺做到精益求精。
扎根乡村,悬壶济世
作为乡村医生,罗振钊父子每天坐诊的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而出诊则是最为辛苦的任务。山路崎岖不平,攀山越岭,有时甚至需要往返几天。无论天晴还是下雨,他们都坚守岗位,用双脚丈量山岭,只为更好地服务大山百姓。他们的服务范围不仅限于凌霄村,还扩大到云浮、罗定等地,让村里的群众真正做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因此,他们也被誉为山里的“特聘家庭医生”,并先后受到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
热心公益,传播文化
罗清基不仅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还热心公益,乐于奉献。他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多元化传播,组织并参与了多场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墟市、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机关以及非遗+普法、非遗+禁毒等系列创新融合的活动。他深入各个场所,让更多人了解并受益于中医传统文化与保健知识。他的公益行动不仅传播了中医文化,更守护了民众的健康福祉,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
罗老膏药,这一百年瑰宝,在罗家四代人的匠心传承下,继续散发着它的光芒。它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更是罗家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与爱心传递的象征。